“母皇是开国之君,你想让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觉得朕应该做什么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曹恒是没有再装傻了,然后问出来问题叫蔡思一顿。
“建不世之功勋,立万世之基业。”霸气的一句,倒是很能看出蔡思志向。
曹恒道:“好志向。那你知道,建不世之功勋,立万世之基业得要做什么?”
并没有斥责蔡思的意思,只是如同纳谏一般,问询起在蔡思的心里,什么是不世之功勋,万世之基业。
蔡思目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乾清女帝,以女儿之身平定天下,开创女帝,女科,女部之功业,建立大魏,万邦臣服,无敢来犯。”
这样的功业自然就是不世之功勋,万世之基业。
“那你认为朕,该如何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曹恒继续再问,蔡思警觉不对,拿眼看向曹恒。
曹恒道:“万邦臣服,朕要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臣服于大魏的邦国,将他们的国土变成大魏的国土,你,是这个意思?”
一句话落下,蔡思一个警惕,两位匈奴王子都看向蔡思,拧紧了眉头,蔡思是这样的意思?
“陛下,我并无此意。”蔡思连忙为自己辩解一句。
“是吗?朕怎么听着你比朕还要在意朕是不是想要超越母皇。想要超越母皇,第一件要做的就得与他帮开战,开疆辟土的事情上做得比母皇更好,朕自然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过,要是真开疆辟土,第一个要收入大魏版图内的就应该是匈奴。”
曹恒真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
蔡思自然也注意到两位匈奴王子看她的眼神在曹恒的话音落下之后,带着从未有过的审视,连忙道:“大魏与匈奴交好多年,两国再无战事,百姓安乐,我又怎么会想要再起战事。”
无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这个时候的蔡思都选择说出这番众人打从心里愿意听的话。
在旁人看不到的地方,蔡思的双拳紧紧地所住,大魏的人,还真是都不好糊弄,想要挑拨离间是不可能的,不可能,那就换一个办法吧。
想到这里,蔡思再次露出笑容,“陛下仁厚,我们单于也是一心想要太平和乐,两国永为兄弟,相守相成,必然永无战事。”
曹恒附和地点点头,“朕也是这样想的。”
蔡思看着曹恒那张脸,能够成为继任女帝的人,果然不是一般的人,难怪大魏在她的治理下,无论边境如何再起战事,大魏依然安定。
早就知道大魏的君臣难缠了,也罢,棋逢对手,实三生有幸。
怀揣这个念头的人不是一两个,一场酒宴蔡思对曹恒的挑衅算是给大魏的臣子们敲了一记警钟,这个世上为了所谓的权利地位,视他人性命如草芥的人太多,匈奴有主和者,也有主战者。
主和者不喜于蔡思,而主战之人看着蔡思似是嗅到鲜血的气味,怎么都叫他们欢喜。
曹恒设宴之后,又单独见了两位匈奴王子,哈吉与木泰,兄弟二人与曹恒行了匈奴最高的礼节,“陛下。”
“两位王子接下来是何打算?”曹恒客气地询问二人,二人对视一眼,“姑母提起大魏一再让我们有机会必要去见识见识大魏的太学和武校,不知我们是否有幸?”
想进太学和武校?曹恒听着再问,“两位是想进太学还是武校?”
“能否都去看看?”哈吉迟疑半响这样地问,曹恒道:“可以,明日朕会让萧寺卿带你们去。”
“多谢陛下。”曹恒答案得爽快,叫兄弟二人都忙与曹恒道谢,曹恒摇了摇头道:“希望两位王子来到洛阳能有所收获。”
收获二字让他们不禁失礼地抬头直视曹恒,曹恒就像没有看到,继续地道:“除了太学和武校,洛阳的每一处,你们想去都可以去,想要见朕也可以来。”
这样的待客之道,是对他们极大的宽容和自由,虽说这些事之前丹阳也提过,身经历还是让他们觉得十分欢喜。
虽说是客人,然而洛阳那样的繁华,那是匈奴所没有的,这样的地方进来了,没有四处看过,了解过,怎么能算是来到过?
露出一抹笑容,兄弟二人再闪与曹恒作一揖,“多谢陛下款待。”
并没有看到曹恒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男人啊,只有眼界放宽了,才不会觉得一个在他们看来有些特别的女人真的特别。
匈奴两位王子到来,萧平这个鸿胪寺卿作陪到底,洛阳大大小小的地方萧平都带了去,这其中曹叡也插一手,不忘带着他们往教坊去。
要说女人,尤其是人精,教坊里是不少的,曹叡带人往这些地方来自然是别有企图的。
但是他才刚把人带了去,立刻有人往曹恒那里参了一记,道是曹叡平日里不知俭点也就算了,有客人来,他竟然还把人往那样的地方带去,这不是让人笑话他们大魏。
曹恒对于这样的话,只问了一句,“教坊能全封了吗?”
乍然听到这一问,来曹恒这里告状的人一下子傻了,半响才道:“不,不能的。”
“大魏存在的东西,为什么要怕旁人看见。再者,进了教坊就是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的?”
曹恒继续地反问,告状那一位是真傻了,怔怔地看向曹恒,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而且,这件事是朕吩咐的,你有什么问题?”曹恒又再次地丢下这一句,本来就已经傻眼的人这下就更是惊诧。
“陛下,陛下为何?”颤颤地发问,显然是怎么都想不明白,曹恒为什么会让曹叡带匈奴的两位王子往教坊这样的地方去,这究竟是有何深意?
曹恒直接摆了皇帝的架子,“朕自有朕的深意,这不是你该问的。”
好吧,曹恒直接都这样说话了,借那人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再继续追问。
“往后这些事少与朕提起。”接二连三的被这些乱七八糟的琐事烦扰,曹恒显得不甚耐烦。
从听到曹恒吩咐的曹叡带人往教坊去的那句话开始,告状的人就已经呆住了。
正是因为如此,曹恒明显让人退下的话,那人是半分都不敢再停留,利落的退了出去,脑子自然也是在不停地想,曹恒这样是什么意思?
想到这两位匈奴的王子那是将来的匈奴单于,难道曹恒是想把这两位养废了,让匈奴将来再也不能为祸大魏?
越想越是觉得这个法子好,单于都成了没用的人,如此一来匈奴就永远也不可能为患大魏,再年长日久的,大魏一并灭了匈奴,这样的好计谋,实在是好。
想到这里,那人为自己的没脑而懊恼着,险些就坏了曹恒的大事。
也在这时,蔡琰突然进宫见驾。蔡琰已经很久没有出府,进宫更是极少,此时求见,曹恒知道她是为何而来,也必须要见。
没想到蔡琰一进来便与曹恒跪下了,这般大礼曹恒是大惊,连忙上前将蔡琰扶起来,蔡琰自然是不肯的,连忙地道:“请陛下网开一面。”
网开一面什么,曹恒是知道的,知道,曹恒还是朝着蔡琰道:“夫人是清楚的,朕素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件事的起因不在朕,结局如何也不在朕。”
点得很清楚,事不是曹恒挑起来的,相反她很希望无事,架不住她想太平安乐,多了去的人不想,既然他们不想,曹恒也就只能让把这些企图毁了两国和平的人,一个个的解决掉。
“陛下。”都是聪明人,尤其有一些事蔡琰比曹恒还要清楚。曹恒知道,也正是因为这样,曹恒扶不起她来,便也不扶了。
“夫人来与朕求情,但不知你为之求情的人,愿不愿意领你这一份情。”曹恒提到这一句,蔡琰道:“先帝在时,为了保护陛下做了许多不愿意的事,臣也只是做了臣想做的事罢了。”
母爱子是天经地义的,蔡琰只是做了自己想做也该做的事。
“夫人让朕网开一面,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两国战起,夫人确定当真要朕网开一面。”
曹恒不相信聪明如蔡琰会不明白这些事闹到最后都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但她选择回避,她只想让曹恒网开一面,而选择去忘记一但曹恒放过了这些人,即将承担后果的将不仅仅是他们几个人,而是两国的百姓。
如今曹恒说破,不容蔡琰选择性去不想,蔡琰抬起头,看着曹恒道:“陛下,匈奴根本不是大魏的对手,他们想做的事也都做不到,陛下。”
“当年有谁能想到会有这样一天,女子可为帝,女子可出相,女子能做官?”面对蔡琰的辩解,曹恒直接不与蔡琰辩,而是提了这样的问题。
蔡琰听着只觉得心中万分的苦涩,再次唤了一声陛下,曹恒扬起手,“大事皆由小事而成,今日大魏仗着国富民强,以为天下再无对手,由着所有心怀不轨的人蛰伏,由着他们做尽那些小事,积少成多,大魏果真就不可亡?”
这样的问题更让蔡琰不能不去面对,“夫人,你的孙儿孙女是你的至亲,难道天下百姓就没有他们的至亲了?”
蔡琰再也撑不住,“陛下。”
“还请夫人不要忘记了自己是大魏的子民,天下太平,与匈奴的太平都来之不易,朕要守住这份太平,便也容不得任何人企图毁了这份太平。”曹恒并不掩饰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她该做的事。
“夫人其实心里明白,这些事你最不该来求的人就是朕,朕并无杀戮之心,但若有人敢挑起战事,想要占大魏的国土,杀大魏的子民,抢大魏的东西,无论是谁,都只能一死。”
这是一个帝王的底线,也是一个帝王坐在这个位子上,应该给这个天下坚守住的。
“那么,请陛下与匈奴和亲吧。”说到这里,蔡琰着实是没有办法再提起其他,与曹恒一拜,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本就是曹恒与丹阳早有的打算,所以蔡琰提起,曹恒道:“不安分的人留在大魏,安分的人回到匈奴,正好也是给匈奴他们提个醒,大魏支撑的是不战的匈奴,想战的人大魏也不怕与之一战,但是,战事若起,好战者,他们一个都别想跑。”
跑不掉便只有一死而已,蔡琰从不怀疑曹恒说出口的话。
“臣会告诉他们的。”蔡琰与曹恒一拜,记下了。
“和亲一事,朕同意,丹阳单于也同意,只要夫人能说服右贤王,还有要和亲的正主便可。”曹恒表明她与丹阳的态度,也是让蔡琰只管放手去办,此事他们都已经同意了。
蔡琰再次与曹恒拜下,“臣谢陛下。”
“一个小姑娘,志向远大,彼有效仿母皇之意,右贤王教出来的好女儿。”曹恒倒是再次称赞了蔡思,那确实是个聪明的女郎,若非想要丹阳的单于之位,更想要大魏的锦绣河山,曹恒还是不介意看着她肆意张扬的。
蔡琰听着这样的的夸赞,脸上却是羞愧,曹恒劝道:“夫人不必多想,朕是怎么想的便怎么做,不会欺骗夫人。如今她再蹦跶,也还不算过分,将来只要他不过分,朕就还会容她。”
“再谢陛下。”曹恒看在她的面子上饶过蔡思,蔡琰必须要为蔡思谢上一回。
至此,蔡琰退了出去,之后是如何与匈奴那边沟通的曹恒没有细问。
而在曹叡带着哈吉与木泰往风月场所去,叫他们看尽了女人的各种技俩,再听听那些说事的人如何说那书中女人笼络人心的办法,本来对蔡思极是有好感,都想娶了蔡思的两兄弟,这才惊觉原来他们都叫蔡思玩弄于股掌之中了。
而这只是开始,萧平的美男计同时使出。
作为周不疑的徒弟,如今又是鸿胪寺卿,萧平算是年轻有为的主儿,而似是不轻意间,萧平与蔡思透露了一些似是而非,大魏将来对各国,尤其是匈奴的计划,蔡思更是一门心思扑在了萧平身上。
哪怕哈吉与木泰一道追问她是不是喜欢上了萧平,蔡思只摇头说了不是,但却依然往萧平的身边凑。
也正好在这个时候,匈奴欲与大魏联姻的消息传来,匈奴联姻的人选正是蔡思。
为此,曹恒单独召见了蔡思,此时的的蔡思比起刚进洛阳那会儿,显得越发的内敛了,曹恒与她见面明显能感觉到她的变化。
“大魏陛下是要问我,想要什么样的夫婿?”和亲人选定下自己,这件事是蔡思同意了,最后右贤王也才同意丹阳要选蔡思作为和亲人选的提议。
故,蔡思昂头挺胸地站在曹恒的面前,虽然还是带着如同以往的天真烂漫,但那其中暗藏的光芒,已经若隐若现。
曹恒道:“两族通婚,结两姓之好,更何况这是两国的联姻。朕素来不奉行盲婚哑嫁,虽然朕从不管旁人的婚事。”
冷清的帝王,连对自己的婚事都没有多少憧憬,更何况是对别人的婚事。
但是,问蔡思心中的人选,何尝不是她的一种试探,试探蔡思究竟是在局中了还是在局外?
蔡思昂起头问道:“是不是只要我喜欢的人,什么人都可以?”
“已经定亲或是娶妻的人不可,不愿意娶你的人,朕既不强迫于你同样也不会强迫于旁人。”
曹恒一向是不做面子的人,不强迫是都不强迫,对谁都一视同仁。
……蔡思原本是高兴的,可是听着听着曹恒的话,完全高兴不起来了,这哪里是和亲的态度。
真要是大度一点的人,难道这会儿曹恒不是应该说,对,没错,既然是和亲,你看中哪个,哪个就是你的夫婿。哪有曹恒这样,一堆的不可以。
蔡思盯着曹恒道:“陛下是大魏的皇帝,和亲一事陛下是做得了主,还是做不了主?”
挑衅意味十足的话啊,曹恒冷冷地道:“臣子非是奴仆,朕岂能随意婚配,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魏敬重臣子,纵与匈奴和亲,你愿意,也得朕的臣子愿意,否则这门亲不和也罢。”
冷洌果断,似乎一点都不想和亲,蔡思顿住了,不禁在想,难道和亲只是丹阳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