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定勿离手,老头我这就给你解一解签。”
不管黄良玉情愿与否,说完这句话,他自顾自的闭上了眼,口中念叨些黄良玉听不懂的话。听着,似是经文,又好像咒语,又或者根本就是在乱曰。
“古拉娜黑暗之神——拉沙卡拉——给我力量吧!”
这话从老头口中一出,自己脸倒先红了大半,仍很是敬业的又重复了四遍。
在这听起来荒唐无比的“咒语”中,黄良玉的眼皮越发沉重起来,眼前的一切虚幻迷离,直到完全看不清楚。
等到黄良玉清醒之时,她已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身子摇晃得厉害,耳边传来关切的安抚:“玉姐姐别发愁,我定会将你送到你的意中人身边,你切坐稳了。”
随着祝家小妹祝英台熟悉的声音入耳,黄良玉周身的黑暗一点点退散。祝英台那一抹鲜艳的大红嫁衣撞入她的眼中。
这是,在逃婚?私奔?
马车一阵又一阵的晃动,祝英台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劲,靠着祝家八哥祝英齐对她的宠爱,渐渐的将身后咬得老死的祝英齐那波人甩得看不见身影。
“还是英台聪明。”这一声夸赞让黄良玉不禁愣了一下。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声音,不是她自己还会是谁?
扭头一看,跟照镜子似的,一模一样的眉眼。唯独有异的是,对面脸上挂着劫后余生的欢喜,而她的面上,木呆呆的,不知该做何表情。
她是个局外人,这里的“英台”和“黄良玉”都看不见她。她们就好比那戏台上的角儿,而自己,不过是看客而已。
这难道就是今晚将发生的事?这里所看到的一切,难道就会是自己的未来?
黄良玉压下心中的惊讶与迫切,且往后看。自己的反抗换来的,究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是那老头口中的苦海无涯。
马车半道受损,祝英齐骑着马又追了上来。
祝英台抓着“黄良玉”的手一路狂奔,上气不接下气。跑到曹娥江渡口,那儿有一方竹筏,上头早早的立了个俊秀模样的书生。
祝英台打趣的话还未曾多说上两句,“黄良玉”就迫不及待的扑进书生怀中,抬不起头,羞红了脸。
黄良玉双眼睁了睁,里头冒着璀璨的亮光。心里头暖暖的。这是她的情郎,她的秦郎。
看到这儿,黄良玉心安,双手交合。
与相爱之人相守一生,这才是她想要过的日子。一张方桌,两条板凳,三四个菜肴桌上摆。最重要的是,一个相爱的意中人。
这样的生活,足矣。
没等她好好憧憬一下以后的日子,祝英齐带着下人冲进了渡口。
载着人的竹筏渐行渐远,祝英齐跟发了狂一般,拼命的想要冲上前去夺回自己的幸福,却被祝英台给死死缠住,抽身不得。满腔的悲愤通通发泄在那条不能下江的木船上,仰天长啸。
这样的场景,走远的“黄良玉”是瞧不见了。可在他身旁的黄良玉却是看得一清二楚,那砸得通红,鲜血淋漓的拳头,直直的朝着她刺来。
刺得她眼睛发涨发酸,刺得她心里酸酸涨涨,不是滋味。
她,这是怎么了?
眼前的一切再次混沌起来,一点一滴消散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黄良玉整理了心情,没有害怕,等待着下一个场景的到来。甚至,心中还好奇得紧。
画面一转,莺歌燕舞,好生热闹。银铃般的笑声以及铜铃般的大笑,处处都可以听到。
黄良玉握紧的双手在发抖。她不是个傻子,这是个什么地方,她心里清楚。当即慌里慌张的寻找自己的身影。
可是,越是着急,眼前所见就越是模糊。
“各位爷,都静一静,静一静,听妈妈我说上一句。等会,我们枕霞楼的花魁,玉无瑕姑娘为各位爷弹上一曲可好?”
满堂喝彩,欢呼叫好。那妈妈笑得谄媚,黄良玉听得恶心。在这一片欢笑声里,她成了那个例外。全身冷得可怕,僵在了原地。
玉无瑕……良玉无暇?!
这就是老头口中的“良玉本无暇,何故惹尘埃”?她为了秦郎,弃了青梅竹马的祝英齐,最后还是沦落到青楼花魁的下场。
虽然,起先站在落花楼门头的时候,她是在考虑要不要走进去。可在门口观望与置身于其中,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心态。
逃得过落花楼,躲不掉枕霞楼。
可她为何缘故落得如此境地?为何?
忽然,黄良玉明白了什么。
“小玉,书院的束脩我实在是凑不齐了,这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