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勇继续说道:“当年皇上处决不肯归顺的方子规后,方家的后代男为奴女为婢,被判一世不得翻身。九岁的方琦朗先是成为一大户之家的奴仆,十三岁时因虚阳之身显现,被卖入青楼,从此成为游尘湖上的歌妓。”
曾凡勇本身也是前朝之臣的后代,他在描述前朝兵部尚书时,使用的皆是“前朝兵部尚书”、“不肯归顺”之类立场中立的说辞,可见赵拓明的确得到他的信任与忠心,并不需要他为表忠心刻意在当今天子的皇子面前对前朝臣子使用轻蔑贬义的说辞。
思及此,荣雨眠下意识望了赵拓明一眼,心里好奇这个爱摆架子的男人究竟是如何笼络人心的。
赵拓明自然不知道荣雨眠的想法,他正思索着辞镜与太子有何关联,低头沉吟道:“那大户人家是什么人?是否与太子有往来?”
曾凡勇摇头道:“那只是皇城的普通富商,未查到与太子有任何关系。”
“那么辞镜的客人?”
“据说辞镜有一位常客,自称柳公子,看着是富家子弟,有传身份不一般,与辞镜关系甚是亲密,六年前就是他为辞镜赎身,之后两人都未再在游尘湖出现。”
“这柳公子的身份?”
“尚且不明。”
距今六年前的事,想要查明着实困难,但曾凡勇只说自己还没查到,只字不为自己辩护。
赵拓明也全无责怪之意,他接着问道:“目前你准备怎么查下去?”
曾凡勇答道:“卑职目前正全力查找当年辞镜的客人,希望能通过他们的回忆找出辞镜失踪的真相,并找到辞镜其人。”
赵拓明沉默着思索一阵,转向荣雨眠道:“雨眠,你有什么看法?”
荣雨眠的注意力还在最初的疑点之上。“太子在近期才开始寻找辞镜,很可能是这段时间里发生什么变化,导致他决定派出密探寻人。若能找出太子寻人的契机,想必答案便呼之欲出。”
曾凡勇受到启发,赞同地点点头道:“多谢荣公子的提点。”
今日曾凡勇见赵拓明主要为汇报调查牵扯出太子一事,而今也算得到赵拓明进一步调查的指示,可以说正事已经结束。荣雨眠正想着他们也该打道回府,不想,曾凡勇蓦地放松下神情,轻笑着对两人道:“卑职掌船的功夫还不到家,待会儿撑得不稳望见谅。”
虽然他们离岸边有些许距离,但——“待会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