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两千字,赵毅从不间断。一开始在教室还不能专心临摹,只能在放学回家后临摹,到后来教室里的吵闹怎么也影响不到他写字。
两个月下来,赵毅的气质沉静也升华了许多,习字乃是养心,古人诚不欺我也。
两个月的广韵临摹,虽还未全部学会,但赵毅现在也能算是精通音韵了,随手写几首打油诗还是很轻松的。
原来,古代人作诗,是要通音韵啊,怪不得自己前世学的诗词再多,自己也写不出诗。
这写诗词歌赋,需要天赋,但是,音韵却是前提条件,如果你连音韵也不通,是写不出来诗词的。
就连那些精美的传世文章,也要有深厚的音韵知识。
这《广韵一,其实就相当于是古代的汉字大全,收录了所有当时的文字,还有注音。
赵毅记忆力好,几乎是过目不忘了,但也足足临摹了三遍《广韵,才算是全部记住,没办法,这是真的死记硬背,没有一点方法规律可言,全是一个个字的注音还有字意。
而且《广韵这是官修,全采用正楷,三遍临摹下来,赵毅的正楷写的才算是有几分功底,能拿得出手了。
这也是让赵毅欣慰的地方之一,至于另一个让赵毅欣慰的地方,当然是他能作诗了,是自己写诗,而不是抄袭别人的。
虽然他才气不够,天赋或许不好。但写几首对仗工整的打油诗或是写几副对联,还是难不倒他的。
这让他很兴奋,写诗啊。
于是,新掌握了这项技能的赵毅,很是写了一阵子诗,只是写出来的诗缺乏才气内涵,但是胜在对仗工整,念出来也顺口,自娱自乐也是够了。
三遍《广韵临摹下来,汉字基础已经是十分牢固,文梁又讲了半年的论语,赵毅收获良多,转眼又快要过年了,院也放了假,赵毅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原来,不知不觉中,这古人的学习课程,给了自己这么大的压力啊。
放假了,赵毅也没放弃练习,每天还会练一会字,现在每天写一会字,已经成了赵毅的一个习惯。要是哪天不写,反而觉得浑身难受,心神也达不到那种让自己也陶醉的宁静状态。
早起,赵毅在院子里做了一下后世闻名全国的‘时代在召唤’。对,就是第套广播体操。
然后又在县城跑了一圈,当然,中间休息了好几次。
回到家后,又一次练起了那个让四丫取笑的‘老慢拳’
这个‘老慢拳’在前世可是风靡过各个公园小区,赵毅前世自然也练过,而且还颇有成绩。
不理会四丫的取笑,在逗了一会儿小拴子之后,就该吃了早餐然后去了。
吃过饭后,赵毅一家还没来的及散去,就有亲戚来了,是赵毅的姑姑一家,带着他女儿,兰儿表姐来了。
大人们自然是在屋里说话,打发孩子们去院子里玩耍。
只是这个兰儿奇怪,不和三丫四丫玩耍也就罢了,竟然要找赵毅。
这就有点奇怪了,按说表姐来了,他这个表弟出来陪一陪也没什么。但现在他在房,有三丫四丫陪着岂不是更好?为什么偏要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