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越红楼 第120章 臣子难做(1/2)

《大坤名臣录一经推出就成为时下的畅销。而且供不应求,第一批五千本上架,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全部卖光了。大文堂这边加班加点加机器,一天印刷装订三千本,完全不够卖的。

后面,只能采取预定的方式进行售卖。结果第一批预定量就超过了五万本。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各地商订购的,五两银子一本,他们倒手出去,十两银子一本也有的是人买。原因很简单,这本如今成了官场、富豪圈和文化圈交际的必需品。

你若是家里没有这么一本装点门面,见面不聊一下在大坤名臣录,你都不好意思在这个圈子里混了。

之所以如此,除了这本的政治含义之外,更主要的是贾琮在这本开头让太上皇亲自作序,洋洋洒洒的写了几百字。

除此外,还弄了个审核人员名单和编撰人员名单。审核人员指的就是当初评选大坤名臣的那群大坤皇族,一共有三十几个人,多数都什么王的,编撰人员就是翰林院的那十几个编修。

如此一来,一下子就让这本显得非常高大上起来,更是充满了权威性。你当官的不买一本回去供着,就是政治不正确。你人若是不买一本放桌上,就是没志向,逼格不高。而那些有钱人买过去,就是装逼和附庸风雅的刚需了。

所以,才几天功夫这本《大坤名臣录就成为京城最畅销的籍,火爆程度比之前那《大坤英烈传还要厉害一些。

这不很多茶馆酒楼妓院的,原本一直都在说大坤英烈传的,现在很多都改成了说《大坤名臣录,挑选一些里面的经典名臣进行演义注水,来个评说。一时间,大受欢迎。

永顺帝当然也知道了这件事,对此心中是非常膈应的。毕竟他如今才是大坤的皇上,是九五至尊。《大坤名臣录这么权威的政治性籍,居然没有他这个皇帝什么事情。从头到尾,从评选到编撰出,他都插不进手。连在这本上挂个名都没有。

现在这本这么火,这么畅销,上至满朝文武下至市井百姓都在热议,你说永顺帝心里面能舒服吗?

当然,开始的时候,永顺帝是没想到这本《大坤名臣录会闹出这么大动静的。若是早想到的话,他说什么也要参与进去。太上皇作序,难道他就不能作序了?

正因为没想到,他才错过了给自己标榜和宣扬自己正统和九五至尊的大好机会。反而让太上皇这位已经退位的前皇帝,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进入文武百官的心里。并且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因为这本《大坤名臣录名义上就是太上皇统筹策划和编制的。

这足可以彪炳史册了。

一想到这点,永顺帝心里面就很不痛快。在一次跟李焯见面的时候,就不由将这个情绪表达了出来。虽然没有明说贾琮“胳膊肘向外拐”,改换门庭去投靠了太上皇。但心里面对贾琮的怨气肯定还是有的。

在永顺帝看来,贾琮是他的人,而不是太上皇的人。现在却帮太上皇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说给太上皇赚了不少钱。只单单给太上皇杨了好大的名。他就心里面不痛快。

至于,这件事贾琮之前已经只会过他,并且得到了他允许,永顺帝就选择性遗忘了。他只知道,这件事上贾琮让太上皇名利双收,而他这个皇帝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捞到。

所以说,做臣子的是很苦逼的。贾琮现在就是如此。哪像上个穿越世界,他看那个不顺眼就一拳打爆,见佛杀佛见鬼杀鬼的大杀四方,那叫一个痛快。可惜世界不同,在这个有神仙的世界里,他也只能尽量的做个乖宝宝。

贾琮从李焯那里知道了永顺帝现在对他有怨气,他也只能想法安抚了。他自己也就罢了。就怕刚刚封妃的贾元春成了永顺帝的出气筒。毕竟,贾琮可是贾元春的

弟弟。这点永顺帝当然很清楚。

这天,贾琮拿着写好的《三字经便入宫了。首先,还是去找李焯。

李焯看过《三字经后,一开始倒是没多大感觉,反而觉得如此太浅显了,直接就说了出来。

等贾琮解释过,这《三字经是给孩童启蒙的物,李焯才恍然醒悟,然后顿时惊为天人。

这三字经,贾琮可是花了足足一千点正能量从系统兑换来的。当然,按照这《三字经是修改版。里面的内容契合这个时代的历史,起来也是依旧朗朗上口。

这样的一本启蒙课本,对这时代孩童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这可是教化万民的大功德了。而这也是贾琮目的之一。选三字经除了讨好永顺帝之外,也想趁机赚一波能量点。

“好。这本《三字经真的太好了。”李焯重新仔仔细细了一遍后,不由大叫出声。

他之前只是翻看,也不知道这是启蒙物,当然一下子看不出这本这么浅显的本有什么特殊之处。

知道了之后,亲自出来,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朗朗上口不说,还非常的有启发性和启蒙性。更主要的好记不说,还带有故事性,让小孩子能从小就了解他们历史。

“我这就带你去见父皇。这《三字经一定要尽快发行天下,让天下的孩童都能尽快的到这本,受到更好的启蒙。”

李焯很是激动的拉着贾琮就去找永顺帝了。

这次,两人倒是没有在御房跟永顺帝见面,而是在乾清宫,名义上是皇帝的居住的宫殿,但实际上永顺帝一般都不住在这里。

在乾清宫右边的暖阁里,永顺帝接见了两人。两人进来的时候,他手里还拿着一本。贾琮打眼一瞅,看封面就知道就是那本《大坤名臣录。敢情永顺帝也在看这本畅销。

不过,他做为皇帝,看这本《大坤名臣录倒是非常的合适,能够让他系统的了解大坤几代以来的各个名臣,对他的执政肯定是有好处的。

两人行礼之后,永顺帝便似笑非笑的看着贾琮说道:“贾侍,你策划编撰的这本《大坤名臣录确实不错,朕这几天都在,很有收获。从这些名臣的生平中,让朕感悟了不少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