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没来得及喝碗酒,今日却兵刃相见,真可惜。”
尉迟恭一看真是赵志,无不遗憾的说道。
“其实不可惜。”
看着那张不像是开玩笑的俊脸,尉迟恭感到奇怪,不知道赵志想说什么。
“尉迟兄弟,我也不拐弯抹角,今天有事相说。”
赵志没有先说客套话,直接开门见山。
他知道,尉迟恭的性子就是直来直去,这样,反而能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诚意。
“赵兄弟,你说。”
一听,尉迟恭摆出一个请的手势。
“尉迟兄弟,隋帝大兴土木开运河建宫殿,第二次远征高句丽,可谓是劳民伤财,大乱将至。”
“不如,和我一起举事,共创大业。”
那有遮掩,赵志直接说道。
“赵兄弟,在未参军之前,我一定答应你,但现在不能。”
听到这么说,尉迟恭倒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哎了口气。
尉迟恭的拒绝在意料之中,赵志并不指望一下子说服。
在后面,还有更大杀伤力的说辞,历史上因朝廷腐败而辞官的尉迟恭一定会受不了。
“前几天,我在想神武城经常鱼肉百姓的县令,边地战乱贫苦尚且这样,那么…”
“富饶的太原,河北之地,中原之地,百姓们又会受到何等程度的压迫?”
尉迟恭虎躯一震,显然,之前没想到这个问题。
“赵兄弟,马邑郡、神武城等地,对百姓的救济是不是你做的?”
沉默几秒,尉迟恭抬起头问道。
一路上行军过来驻扎在一些地方,经常听到百姓议论一个不明的好心人,用粮食救济他们。
包括马邑郡那上千百姓,说是莫名收到粮食,当时还纳闷呢。
“是我命令士兵拿出军用粮食送出去的。”
停顿片刻,赵志承认道。
几天前的事先准备,如今,派上了用场。
尉迟恭低了下头,细细想来,附近只有一支起义军。
粮食又十分珍贵,谁会平白无故拿出来救济,还不留名号。
更何况,像赵志这样的起义军,更需要百姓参加来壮大声势,可并没有这样做。
想到这里,尉迟恭这位尺男儿都不免心下一动,为这样的举动而深深触动到。
这是一种极大的高义,真正当得上,义字!
想起马邑郡境内的太守县令等文官,不顾百姓死活,就知道想着怎么鱼肉百姓,尉迟恭一直以来压制的怒火彻底爆发。
“末将尉迟敬德(表字),参见主公。”
翻身下马,尉迟恭半跪在地。
与其到时候怒而辞官,不如现在就下定决心,跟随赵兄弟干一番大事业。
“有敬德相助,大业可成。”
赵志连忙将其扶起,畅笑道。
“叮!”
“得到真心效忠,收服历史人物尉迟恭,获得七千龙气点。”
PS:感谢无锋友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