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怕是天灾人祸,百姓歉收。”
“百姓歉收,为君者首要保护百姓利益,百姓乃国之根本,若朕牺牲百姓利益来获取自己的享乐,无异于在自己身上割肉,来喂饱自己的肚子。”
“朕即为国君,吾日三省吾身,今年蝗灾来袭,朕早就知晓,为此极度自责修德不够,上表求天只惩罚朕一人,当着魏征的面生吃了一只蝗虫。”
“关中旱灾之时,百姓易子而食,朕自责仁政工作做得不好,派杜爱卿代朕花银两帮百姓赎回子嗣。”
“朕不希望国库充盈,而百姓空虚,国家兴衰,并非看国库是否充盈,而是看百姓过的是苦是乐。”
“前朝国库充盈,结果又如何?成了王世充、李密等人谋反的资助。”
“朕以仁政推行天下,可是却又推行到何处去了?结果朕的仁慈,成了那些世家囊中充盈的依靠,可叹可恨啊!”李世民狠声说道。
李承乾虽然从李世民的话里知道了世家的强大,但是对于世家势力到底有多强,还是不甚了解。
“父皇,这世家势力真的如此强大吗?我们就不能分而食之,慢慢的把他们铲除吗?”
“铲除?如何铲除?我李家当初只不过一个小世家,一年都可有百万两白银的收入,私兵过万。天下世家何止过千,如果我们动了一个世家,就会牵扯出更多的世家,天下大乱,如何收场?”
“远的不说,就说这朝堂之内,凌烟阁朕封的二十四位国公,有一半出身世家,每个世家又能牵扯出几十个世家,这是多么大的关系网?”
“崔家和卢家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但是他们背后牵扯出的势力太过庞大。”
李承乾满脸惊愕,突然有一种后世打老虎的感觉。
打一只老虎,就会牵扯出一州、一府、乃至一道的庞大关系网,这确实有些棘手。
如果把后世的行事规则拿出来用呢?
李承乾突然一阵惊醒,明白了李世民为什么阻止自己用意识提前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他想起了一个人,一个被无数人认为穿越者的人。
王莽,这个人推行的政策很多都是绝好的,可是却因为他推行的政策,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才变成了昙花一现。
“父皇放心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947事功到自然成。
只要我们一点一滴去做,不信这些世家能翻出什么浪来。”
李世民听到李承乾这一番话,才面露出一丝微笑道:“你能如此想就好,这天下早晚是你的,记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李承乾点头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那我们要怎么做才好呢?”
李世民饱含深意的看着李承乾道:“民乃国之基石,得民心者得天下,大隋是我们的教训,五胡乱华亦是我们的教训。”
李承乾躬身应道:“儿臣定当勤政爱民,不敢辜负父皇期望。”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如今朝内忠臣还是不少的,你不用考虑太多,给你一个县令,就是怕惹太多人忌惮,记住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大臣日后未必能为你所用,他们的子嗣也不一定是你能驾驭的,帝王手段要靠你自己摸索,班底要靠你自己去组建。”
“最后记住父皇一句话,三千亲卫朕会亲自挑选,可用。西受降城有驻兵万,尽归李道宗,但西受降城不是他的地盘,在每完全控制以前,能不用就不用。”
“前往突厥之事并不急于一时,你先看看我大唐的江山,在这表面繁华的下面,有多么的千仓百孔,皇太子的身份太过引人注目,你要从底层的角度去观察,不要辜负了父皇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