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老太后自来是个心宽的,这急着了两三日也不见皇上真的下旨将人带回来,知道儿子这次是铁了心的要管教外甥了,老太后心里也知道这样做其实是对的,心里除了心疼担心之外倒也渐渐没那么坚持了。
皇上和皇后见她这样提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下,老太后这边刚刚好,长公主又一病不起,被接到宫里又调养了好些日子,这身子才慢慢好转起来。
等到三月春闱,京城里又是一番热闹,这一次国公府照旧有一位应试的举子,那就是上官笙,这位一连两科都是头名的举子,在春闱科考的这段时间里简直就是京城人人谈论的话题,甚至好多小赌坊里押宝压举子的人大多数压的都是这位新近跑出来的一匹油亮亮的黑马。
国公府众人也是各个翘首以盼,上官太太这个当事人的母亲,从进了三月开始就各个佛寺道观的走了个遍,烧香拜佛祈求她儿子这次能够顺顺利利的考中进士,最好名次还特别靠前。
有了前两次的第一,这最后一次就显的尤为重要了,至于那考不中什么的大家基本都不再想了,只想着这一次上官笙要真的考了头名,那就是正儿八经响当当的三元及第,这在大楚朝的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人物了,好一好都能写进史书里。
一场春闱一考就是九天,等到第九日贡院的大门一开,里头一群堪比要饭花子的举子们各个脚步踉跄的走了出来,国公府派去接上官笙回来的小厮们都惊呆了,回过神来才知道往前凑过去,在一群看不出本来模样的人里面,寻摸了半天才总算找到他们家的公子,一找到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抬上了马车拉回了国公府。
几日后春闱发榜,上官笙果然名列前茅,国公府得了这个消息的时候,众人全都跟着欢喜起来,就连老太爷都专门叫了上官笙过去说话,除了夸奖他读书有成之外,便是教导他一些接下来殿试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一场殿试是在宫里举行的,文德殿里一张张小桌子摆的整整齐齐,桌子后面端端正正的坐着各位考生,只等着身边主考的尚书大人一声令下,便要奋笔疾书出来一篇策论。
皇上带着诸位大臣沿着考桌中间不紧不慢的走了两趟,看看人看看字,再看看内容,饶有兴致。
殿试结束,考生们依次躬身退出,主考的官员收齐了卷子,当庭就在殿中开始阅卷,这最后的一场考试因着只写一篇策论,阅卷阅的非常快。不多时,主考的尚书大人带着几个副考官将阅好的考卷就恭恭敬敬的捧着来到了御前。
“恭喜皇上,此次殿试,文章篇篇都是佳作,还请皇上御览。”
主考官尚书大人一脸笑意的看向皇上说道。
皇上看着面前的两摞考卷,右边是比较厚厚的一摞,左边一摞一共四张,便是主考官和几位副考官联合推出来的本次考试最优的几篇文章,若是不出意外,这几篇文章极有可能就是这一科的前三甲。
皇上头一个拿起最上面的一篇策论,起首的位置上端正的写着七个字的名讳:湖州举子上官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