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一愣之下回了神,顿时满脸笑意,她是最喜欢漂漂亮亮的小姑娘了,见了蔡乙乔的模样简直爱不释手了,拉过来又仔细的瞧了两眼,忍不住对身边的老姑奶奶笑道:
“你这孙女长的也太好了些,我一见就稀罕的不得了了。”
老姑奶奶一脸的无奈,看着明老太太道:
“她这长相也是随了她的母亲了,她母亲当年就是柳州当地有名的一枝花,不想生了个闺女竟是比她母亲还要出色,打小就粉粉嫩嫩的,也是招人喜欢的紧,长大了越长越开就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老太太点点头。
“这模样好,看着就让人喜欢。”
说着便示意了身边的丫鬟,将早就准备好的见面礼端了上来,一套赤金的头面,还有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老姑奶奶见了怪不好意思的,到底还是盛情难却让孙子和孙女收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大太太和三太太的,也都是比较贵重的物件,可见国公府因着他们一家的到来,甚是看重。
一时里聊了半晌,老太爷就吩咐了大太太带着老姑奶奶一家去了早就收拾好的漱玉斋休息,只说来日方长,以后他们一家就住在国公府里了。
蔡姑爷和老姑奶奶两个自是感激不已,他们这次进京述职还不知道下次会分派到何处,一时也不敢就在京城里买房子置地安置家业,得等到年后朝廷开了衙才知道具体情形,因此这段时间里还真要麻烦一下国公府的。
至晚上,老太爷在荣禧堂摆酒,专门给老姑奶奶一家接风。
酒罢老姑奶奶又专门拿出了他们一家从柳州带过来的当地的特产,一一分送给了国公府各房人,就连公主府那边也一成不落。
待东西送过去,正赶上长公主也在家。
老太爷叫人将明杨叫过的时候,长公主就听说了国公府老姑奶奶带着全家回来了,这会儿见人家又送了礼过来,少不得叫了身边的嬷嬷下去,挑了几件像样的东西一块回送了过去,又听说那位老姑爷之前也是官拜到了府君的位置,而且政绩考评连年都是优,长公主想了想又对要去送东西的大太监吩咐了一句:
“等他们得了空也请来我这边坐坐吧,毕竟也是咱们家爷的长辈了,我总要给些脸面见一见的。”
大太监赶忙应是,带了东西过去,见到了老姑奶奶和蔡姑爷便将公主的话说了,两人没想到公主竟然这么给脸面,一时里欢喜非常,只说等这边收拾好了就要去公主府拜见公主。
大太监见了笑眯眯的点点头,这才道了一句告辞,转身回了公主府。
翌日,正是国公府下聘的日子,俞婉没了娘家,这下聘自是不能去女方的娘家了,早些时候大太太专门在国公府不远处买下了一个二进的小院落,算作俞婉的临时住所,就等着到时候下聘和俞婉出嫁之用。
国公府嫡长孙的聘礼代表的就是国公府的体面,这关乎体面的事情自然要格外的重视,老太爷大手一挥聘礼三万两银子,这还不算,其他按照下聘的规矩要送的东西竟也是一样不差,一时间这聘礼在京城还掀起了一股热闹,都道国公府财大气粗,娶个孙媳妇儿竟然这样大手笔。
到第五日抬妆当天,俞婉的嫁妆一抬抬从小院子出来,陆陆续续的竟有六十四抬之多,这里面有老祖宗从前给她攒下的,还有之后又给添妆的,大太太和府里长辈赏的,还有公主府那边送来的丰厚的一份,林林总总算起来就成了眼下的这些。
嫁妆从早上开始一直抬到了半下午,这才算抬完,所到之处两边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拍手称赞,真可谓十里红妆了。
国公府从这日开始正式摆酒,一大家子能派上用场能干活的全都出来帮忙,府里一时间人满为患,时不时就有亲戚朋友上门,或是帮忙或是凑热闹,一时间真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大太太娶儿媳妇并管家总揽全局,底下三太太还有明檀姐妹,就连明桐和明樱两个这次也没能躲过去,一并跟在大太太身边随时听候差事,老太太这边自然也不能清闲,但凡过来贺喜的人都要过来长辈这边见见礼说说话,荣禧堂从早到晚就没断过人。
以往明老太太还有睡午觉的习惯,今儿干脆这个习惯都取消了,实在是根本就是没时间歇着。
一天下来老太太累的两眼发花,和身边的婆子埋怨,这还没到正经的嫁娶日子呢,就这么累人,到了正日还不要累死我这把老骨头了。
婆子也只能笑着安慰她,毕竟是要娶孙媳妇儿的,您老累是累了点,心里头却是欢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