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就按照正常流程来吧,评卷只论才学勿需考虑其他!”希望他这个礼部尚书能安稳活到科举结束,唉,一把辛酸泪啊!
殿试的试卷改起来比会试要快得多,改完定下名次,李清河带着这次殿试的名次和前十的考卷去见秦昌意。
秦昌意把十份考卷都看了一遍,拿出被评为第一的那份卷子,笑着对李清河说:“朕看来看去,还是最欣赏这份考卷,看来朕和爱卿颇有默契啊!”
然后,翻出考生的籍贯、年龄等信息,只见上面写着杭州籍顾明堂,年二十……
秦昌意眼前一亮,年二十,这是才弱冠啊,突然想到某个极好的点子。立刻把前十所有考生的籍贯等信息都翻出来看了一遍,发现这个顾明堂在前十的考生里年纪最小。
“这次会试录取的贡士里还有比顾明堂年纪更小的吗?”
李清河作为殿试主考官,对参加殿试的士子大致都有各印象,仔细想了想,“回陛下,没有,这个顾明堂应该是本届年纪最小的进士了。”
“少年进士啊,不错不错,这就是朕的探花郎了!”秦昌意兴奋的用朱批在顾明堂的名字后面做上标记
呃,探花?!
李清河看了看本来被排在第一位,该是今科状元的顾明堂被生生降了两个档次,顿时有些不明白秦昌意的操作了,刚刚不是还说最欣赏顾明堂的答卷吗,怎么反把人从状元上扒了下来?
“陛下,按顾明堂会试和殿试的成绩,可为今科状元!”李清河觉得作为本届殿试主考官有必要提醒一下秦昌意,不要神操作!真是,心都要操碎了!
谁知秦昌意不以为意,“朕知道啊,但是既是年轻的进士,想来必是风流潇洒,若是为朕探花,想必一定是赏心悦目!日后再传出个小顾探花的名号,多好啊!哈哈哈哈……”
“那状元和榜眼,陛下打算怎么安排?”
秦昌意沉吟了一会,突然看到了休宁两个字,哟,这地有点眼熟,好似原来听过的某个状元村的名字。
“休宁籍程三元,哟,这名字取得不错。”说着拿出一份被排在第四位的考卷,仔细看了看,“文采倒是蛮不错的,就是少了些历练,嗯,年二十七,年纪不大啊,那倒是说得通。”然后,御笔一点,“这就是朕的状元啦!”
定完状元和探花,第二的榜眼,秦昌意迟疑地看着原本被李清河等人排在第二和第三的两份试卷,看来是想从两位里选出榜眼。
纠结了一阵,秦昌意拿出排在第三位的那份试卷,莱阳籍吴良佐,“朕既拿了你一个探花郎的名号,如今就还你一个榜眼,你也不算很亏吧?”
在一旁默默看了这半天的李清河总算是看出点东西来,“陛下说得哪里话,失了探花却被陛下钦点为榜眼,这位莱阳籍的士子可是深受皇恩!”
“没有没有,那不一样,榜眼怎么能和探花比呢?就是状元也未必比得上探花啊,毕竟千古风流探花郎,哈哈哈……”
虽然不知道秦昌意在笑什么,但不妨碍李清河理解他的意思,也就是说前三甲里,唯探花郎才是陛下心头最爱啊~~~~
李清河突然想到若是有一天,探花郎知道自己原本应该是状元,就因为殿试答卷深得陛下欢心,被扒到探花,不知心里是何感想?
解决完前三甲的名次,其他的秦昌意就无心再看,把排名靠后的几个名次依籍贯随意调动了一下,其他的就吩咐按现有名次顺位排下去。
殿试名次定下之后,就是无数读书人期盼的金榜题名和传胪大典。传胪大典上秦昌意头一次见到了自己钦点的探花郎顾明堂,长身玉立风姿卓然,内心暗暗点头,没错,这正是他想象中的探花郎,是个风流少年郎!
今年的状元游街必是非常热闹,不知会引动多少小娘子的心。秦昌意想象着那画面,突然生出一种恨不能以身替之也穿上一身进士服,来一场跨马游街。</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