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莫名的焦躁感在乔丹心中升起。
一方面,这验证了他对热火阵容缺陷的判断;但另一方面,山猫这种依靠体系运转、深度轮换、多点开花而非单一球星爆发来追分甚至反超的方式,让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这不是他熟悉的剧本,不是那个“英雄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剧本。他下意识地思考,如果这是他的球队,他此刻会指着场上某个人,命令他:“去!给我把比分拿回来!”而不是像王宇航那样,冷静地进行着人员轮换,相信着那该死的“体系”。
第三节,比赛的焦点彻底集中在了那个身穿3号球衣的身影上。
乔丹的身体不自觉地前倾,眼神锐利,紧紧盯着屏幕上德维恩·韦德的每一次运球、变向、突破、急停、拉杆……他仿佛能透过屏幕,感受到韦德身上那股熊熊燃烧的能量,那股被逼到绝境后爆发出的、一往无前的决绝意志。
“对!就是这样!”乔丹的内心在呐喊,握着矿泉水瓶的手指微微用力。
这,才是超级巨星该有的样子!在球队最需要的时候,在队友状态起伏、体系运转不畅的时候,站出来!无视战术!无视对手!无视疲惫!用纯粹的个人能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力,将整支球队扛在自己并不算宽阔的肩膀上!他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在波士顿花园球馆砍下63分的自己,看到了那个在盐湖城完成“最后一投”的自己——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那种将比赛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决心和能力!
教练们或许在分析战术得失,在计算体力分配,但在乔丹这位站在篮球金字塔顶端的“神”眼中,此刻韦德身上展现出的,是“心”!是渴望!是统治力!是那种让对手感到无助、让队友只需跟随的领袖气质!这才是通往“王座”的燃料!
韦德的爆发,如同点燃了乔丹内心深处那套早已根深蒂固的“篮球之神”的哲学蓝图。
一支真正的冠军球队,必须有一个绝对的、无可争议的领袖。就像他当年的公牛王朝,他是太阳,皮蓬、罗德曼是行星,其他人是卫星。等级森严,令行禁止,关键时刻,球必须交到他手中。不是去寻找什么“最合理”的出手,而是由最强的那个“我”来决定比赛的走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凌驾于一切战术和概率之上!
强大的球队,不仅要赢,还要赢得让对手胆寒!要在踏上球场前,就用你的气场和过往的战绩,在对手心中种下恐惧的种子!每一次得分,每一次防守,甚至每一个眼神,都要带有摧毁对手信心的力量!这,才是“王者之师”该有的姿态——主宰比赛,控制节奏,让对手在你的领域内感到窒息!
而王宇航的山猫呢?乔丹摇了摇头。分享球权?数据效率?团队协作?在他看来,这太“民主”,太“软弱”,缺乏那种一锤定音的“灵魂”。这样的体系或许能在常规赛走得很远,但在最高级别的对抗中,在意志力相互碾压的总决赛舞台上,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精密的战术,而是那个能在“神仙打架”中站出来的“神”!他想要的是“乔丹法则”下的铁血军团,而不是“数据模型”指导下的高效团队。
比赛终于结束。热火赢了,但赢得惨烈。韦德几乎虚脱,奥尼尔气喘吁吁,老将们精疲力竭。这不是一场轻松写意的统治,而是一场依靠燃烧核心球员才勉强维持的胜利。乔丹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胜利模式,脆弱且不可持续。
镜头转向山猫队。乔丹意外地发现,那些年轻的球员脸上并没有太多输球后的沮丧或崩溃,反而是一种冷静的评估和分析。他们像是在复盘,在学习,眼神中甚至带着一种“我们已经看透你了”的清醒。
乔丹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感觉。
他确认,王宇航打造的这支山猫,确实不是他理想中那支充满霸气、令人胆寒的“王者之师”。
但他同时看到了这支球队另一种可怕的特质——极强的韧性、严格的纪律性、令人艳羡的阵容深度,以及球员们对战术体系的高度理解和执行力。他们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即使某个核心部件(如G1的雷阿伦)暂时失灵,其他部件也能迅速补上,保持高效运转。他们输掉了一场战役,但似乎对赢得整个系列赛的战争,更有信心。
体系的价值与球星的作用,在这一刻,在乔丹这位笃信“个体决定论”的篮球之神心中,产生了微妙的碰撞和挣扎。他开始隐约认识到,在漫长而残酷的季后赛系列赛中,这种建立在体系、深度和效率上的模式,或许比单纯依赖超级巨星燃烧自己更能持久。
但他内心深处,那份属于“神”的骄傲和经验,依然固执地告诉他:最终捧起奥布莱恩杯的,必然是那个能在最高舞台上,用个人能力击碎一切质疑、定义比赛的“the an”。
乔丹缓缓关掉了电视,观影室重新陷入一片安静。雪茄早已熄灭,留下冰冷的烟灰。
他对王宇航和这支山猫队的看法,变得更加复杂。他仍然坚信自己的篮球哲学是通往胜利的唯一真理,仍然渴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塑造这支球队。但他也意识到,这个年轻的龙国教练和他的体系,可能比他最初想象的更难对付,也更有其独特的、虽然在他看来并非“正统”的价值。
未来的博弈,注定将更加微妙而激烈。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