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需要你立刻买票出发,去燕京大学,联系到胡为民老师。”主编吩咐着,神情也变得肃穆起来,“咱们杂志这一期大卖固然可喜,但能不能稳定住销量,说实话,我心中也没有底。说到底,咱们杂志社之前靠刊发手抄本故事混个温饱可以,但真正想要发展,甚至追上《收获》《十月》《花城》这样的文学期刊,还是需要质量上乘的作品。
胡老师的作品有这样的潜质,我需要你去燕京找到胡老师,当面向他约稿。无论是短篇,还是中长篇,只要是好作品,咱们都收!”
说到最后,主编越发激动起来,“明年《故事会》第一期,我要让国内文学界看到咱们《故事会》的身影和力量!”
“小何,只要这个目的能达成,到时候你就是咱们编辑部乃至杂志社的大功臣!”
何成伟听的是心情激荡,主编的鸡汤让他面红耳赤,最后更是拍着胸脯道:“保证完成任务!”
……
《故事会》在发行城市销量暴增,其在燕京的销量较之沪上也不遑多让。
虽说严肃文学的盛世渐渐到来,但通俗文学同样有庞大的受众。
这不,龚秀秀所在的学校,渐渐流行起一份杂志,那就是《故事会》。
课间,高三年级一班传来嘈杂声。
“你看完没有,该我看了!”
“快了,快了,不要急嘛。”
“嘿,说好该我的,你抢我前面还不让我说。”
“你要是急,自己去买这期《故事会》不就行了?”
“就是反正也没多贵。”
男生们都在争相阅读《故事会》,搞得女生们都好奇起来。
女生们也想借来看看,只是听男生说里面有什么骷髅地,把她们吓到了,没敢看。
“秀秀,你说这什么《故事会》真有这么好看?”
龚秀秀身旁,一位梳着麻花辫的女生好奇道。
“不知道,我都没听过。”龚秀秀撩了下耳边的长发,不以为意道:“我们家订的都是《收获》《十月》,什么《故事会》从来没听过。”
麻花辫女孩羡慕地看向龚秀秀,她是知道这位同学家庭状况的,比她家有钱多了,什么文学杂志没看过。
“也是,《故事会》这个名字听着就不高级,估计也入不了你的眼。”
两人正说笑着,龚秀秀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哎呦,这《会说话的骷髅》写得是真好,这个叫胡为民的作家也太有才了!”
龚秀秀突然看向那个说话的胖同学,”胖司令,你刚说作家名字叫什么?“
“胡为民啊,《会说话的骷髅》的作者。《故事会》为什么在咱们学校这么火,都是因为这位胡作家的故事写得新颖。”胖司令吹了一通后,晃着手中的杂志,笑着道:“怎么,龚秀秀同学也想看杂书?”
龚秀秀本想拒绝,可话到嘴边,却变了,“那你看完借我看看。”
“哎呦,龚秀秀秀秀同学想看,我怎么敢让你等呢。”胖司令笑着将杂志递给龚秀秀。
麻花辫同学惊讶道:“秀秀,你还真看啊?”
“就看一眼。”龚秀秀咬着嘴唇道。
究其原因,还是胡为民这个名字,让她做出如此离谱的决定。
“会是他吗?应该是同名吧,毕竟他一个乡村来的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能当作家的人。”龚秀秀心里嘀咕道。
龚秀秀接过杂志后,发现《故事会》的封面颇具特色,就是页数不多,也就一百页的样子,厚度和《收获》《十月》完全没法比。
翻开杂志,她很快找到和那个男人同名同姓作家写的文章。
故事是短篇,很快她就看完。
看完后,她发觉这篇作品颠覆了她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一开始,她以为其中的内容是封建糟粕,结果阅读下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小说里对人性丑恶面的揭露,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为了揭露真相,更是层层反转,给了她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部可以在《收获》上发表的文学作品!”
龚秀秀感到惊艳的同时,又断言道:
“这样优秀的作品,绝对不是胡为民那样的农村青年可以创作出来的。”
这一天,龚秀秀下课回到家时,脑袋里还在回想着胡为民的那部作品。
饭后,她鼓足勇气问道:“爸,今后家里能多订一份《故事会》吗?”
“《故事会》?什么杂志?”龚修文摸不着头脑。
龚秀秀眼神闪烁道:“是一份来自沪上的杂志,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在看。”
龚修文放下报纸,问道:“杂志多少钱?”
“《故事会》是双月刊,每期只要一毛五。”龚秀秀连忙道。
龚修文点头道:“不贵啊,那行,家里今后就多订一份吧。”
“谢谢爸。”
得到父亲同意后,龚秀秀小脸红扑扑的,心中更有一种异样感。
她之所以会订购《故事会》,单纯是喜欢里面的故事,和胡为民这个名字没关系,对,真相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