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催命符(求月票)
紫禁城,乾清宫。
怀恩将一份由工部呈报的,有关黄河改道,河南、南直隶等地进行考察后的奏报,呈递给了朱祐樘。
在怀恩身侧,还立着个默不作声的覃吉。
如今司礼监内,怀恩和覃吉算是一二把手,遇到大事二人都是一起列席。
但显然,怀恩并没打算让覃吉深度参与。
朱祐樘只是大致扫了一眼,便不解地问道:“人才刚派去没多久,这么快就回禀了吗会不会显得太过仓促草率”
怀恩道:“陛下行事一向认真仔细,轻易不会让到地方上考察的人,不但亲自到现场检验过,还问询了当地的官员和百姓,观测了所有河流的水文情况,这些都是很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值得信赖。”
“哦”
朱祐樘点头嘉许道,“看来,工部的人能力很强嘛。”
怀恩笑道:“陛下,虽然南下的人中,大多数是工部的人,但也有人不在工部供职,系由礼部尚书李孜省精挑细选出来,甚至有的还只精通风水之说,若是换作平常,这些人未必上得了台面。”
朱祐樘点了点头,道:“即便李孜省的名声再不好,有很多人参劾他,但岳父还是跟他走得很近,而以岳父一直以来的眼光,应该不会看错人的。”
怀恩附和:“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李孜省在先皇时,的确做了不少错事,但若论能力和识人之明,却也是一等一的大才。要不是如此的话,先皇也不会对他如此倚重。”
朱祐樘听到这里,才认真看起来手上的奏疏。
看了良久,朱佑樘抬头问道:“怀大伴,内容太多,我先挑重点问吧……之前对于黄河新河道的选址,有什么大的问题吗”
“没有问题。”
怀恩回道,“在这些人去之前,无论是朝堂上下,还是工部内部,尤其是有黄河治河经验的人,对此非议都比较多。
“但等人实地考察过后,问询了地方官员和百姓,方知晓这次的选址非常精确,可说是给黄河另辟了一条途径,让其能与淮河汇流,东向入海。”
朱祐樘开始挑刺:“会不会有人想迎合我的意见,所以才这么呈报的他们才去了不长时间,能调查得这么仔细吗”
怀恩解释道:“给陛下的这份乃总结报告,还有一份详细绘图,涉及到地势的高低落差,以及周边能做的选择途径,但综合选来,张国丈所选乃最优解。”
“哦,有详细论证是吧”
朱祐樘似乎终于放下心来。
“是的。”
怀恩认真禀报,“这次调查的面非常广泛,去的人分成六批,走的是不同的地方,分别调查后再汇总呈报,因为各路人马走的是不同的途径,调查的方向也不尽相同,也是等汇报上来之后,再由工部的人进行整理。
“然后发现,虽然去的人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走的路更是不同,但所调查的结果却出奇地一致。”
朱祐樘惊讶地道:“你是说,无论是谁,无论是哪里,他们都觉得这次的黄河改道选址乃是最好的”
怀恩点头道:“是的。”
“那倒是……挺神奇。”
朱祐樘愣了一会儿,才问道,“既然岳父能在不出京城的情况下,就把黄河改道的选址定好,那为何之前地方上就没有如此呈报过反倒还需要这么多人去实地考察后,才能给出论断呢”
怀恩笑了笑回道:“启禀陛下,有关黄河改道之事,其实早在先皇时就已有论证和推演……”
“怀大伴,你究竟想说什么直说吧。”
朱祐樘打断怀恩的话,催促道。
怀恩介绍他了解的情况:“其实不但是老臣,选址,其实有很多跟先皇时所推演的结果完全吻合,也就是说……这件事很可能有不少人在背后出力,未必是张国丈一人的功劳。”
朱祐樘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笑着问道:“怀大伴,你的意思是说,其实是李孜省把那些曾经去调查过的人,将他们所调查出的结果,一并交给了岳父,再由他呈报上来。是这意思吧”
怀恩赶紧道:“这些只是都是很大的。”
朱祐樘不以为然道:“其实在我看来,岳父未必就想争这个功劳,就好像李孜省自己也没争一样。
“要不是怀大伴你说出来,我都不知道,原来李孜省在这件事上也出了大力了。那就是说,黄河改道的选址没有任何问题,下一步就可以开工了,是吗”
“这个……”
怀恩显得很为难,道,“陛下,选址是一回事,具体开工又是另一回事,一切都需要再进行论证,以及看地方上是否需要动迁城镇和村庄,涉及到屋舍和田地等,可能会面临大批百姓的迁徙。”
朱祐樘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岳父在选址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考虑是考虑到了。”
怀恩额头上呈现密集的汗珠,可见他此时的脑筋转得有多快,“但如果是实际执行的话,还会有些麻烦。”
说到这儿,怀恩已经能明显感受到皇帝向他施加的压力。
而在一旁的覃吉看来,这压力根本就不是来自于皇帝,而是张峦。
覃吉心说,要说这事相当不简单啊,换作先皇时,除了皇帝本人外,谁能给这位怀大公公这么大的压力甚至能让他在寒冬与陛下召对时,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