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唯亲是用(求月票)
翌日早朝。
一场有关入阁人选的圈定,终于有了最终结果,徐溥在众望所归中成为了阁臣。
其以翰林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身份入阁,只是并未正式晋升大学士,也就是没有兼尚书衔,等于是先临时入阁办事,这也是成化末期阁臣的一个惯例,之前的彭华便是如此。
徐溥作为当事人,当天却并不在现场。
而同样是这一天,皇帝还做了另外一个安排,就是将本来看押在诏狱中的李文祥,转到刑部大牢看押,并特别做出安排,让礼部右侍郎张峦配合提督东厂太监覃昌,一起审查李文祥先前参劾过的人和事。
因为这事并没有经过朝堂商议,只是当庭公布,很多人一时间还没明白过来,为什么会是张峦协同覃昌。
李文祥虽然只是个进士,但好歹算是秉公直言的典范,朝中低级文官多半都是推崇他的,在那些儒官老臣看来,李文祥被转入刑部牢房,好歹算是留下了一条命,毕竟诏狱那地方对外不公开透明,很多人都莫名其妙死在里边,大多都是受不了严刑拷问所致。
朝议结束。
张峦志得意满走出奉天殿,心中有些惬意,心说果然我比别人多出一条路,有啥事去到宫里找女儿说说就行。
但又在想,这么做会不会被人攻讦,以内宫干涉朝堂事务
久而久之,皇帝能不心生反感吗
“来瞻,你到底做过什么”
几天都没理会张峦的李孜省,此时走了过去,用好奇的语气问道。
张峦就见到前面一群官员均驻足回首,纷纷看了过来,不由微笑着回答:“没啥,也就是奉皇命审问个官员……李文祥嘛,最近朝中人都在议论,说他是个有正义心的观政进士,也算是个人才吧。”
李孜省皱眉不已,问道:“他不但参劾了我,还上疏攻击你,你竟把他当人才”
张峦笑而不语。
这下把李孜省给彻底整不会了,就在他想等出了宫门,再找张峦进一步追问时,却见覃昌快步过来,叫住张峦。
“张侍郎,太皇太后有请。”覃昌道。
张峦笑了笑,随即从臣班中脱离,丝毫也不理会他人异样的目光,跟随覃昌往清宁宫方向去了。
……
……
“张侍郎,您看这李文祥案,应该如何查起呢”
覃昌负责引领张峦去见周太后,路上顺带征求了一下张峦的意见。
看似二人在查案这件事上属于平级关系,但覃昌心知肚明,小皇帝的意思是让他配合张峦办事。
张峦道:“陛下有言在先,不计较因风闻而参劾朝臣的官员的罪责……听说他参劾万安和刘吉,说的话比较难听,万安反过来参了他一本”
“的确有这么回事。”
覃昌感慨道,“话说这么个新科进士,表现平平,在朝中没什么人脉,唯一的特长恐怕就是头铁了……幸好咱陛下不与他计较,要是换作以往,怕是他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覃昌就差说,别看万安和刘吉平时笑眯眯的,像个弥勒佛一半,慈眉善目,但人家作为阁臣,在锦衣卫那边素有人脉。
换作以前,万安和刘吉暗地里跟朱骥打一声招呼,或许朱骥就能动用手段,让李文祥熬不过酷刑。
覃昌又提醒:“此人还对您为先皇治病之事多有非议,您莫要觉得这个李文祥是个什么忠直之人……这直言奏谏者,很多都有投机取巧的心思在内。”
“我知道,博取名声,以后好升官嘛……”
张峦一副很大度的模样,摇头道,“我倒是无所谓,做得不好,就得允许被人说……给先皇治病,吾虽尽了最大的努力,也用了许多从古书上看来的秘方,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情,但结果却依然是只能颓然地坐视陛下薨逝……我一直都觉得很遗憾。”
覃昌道:“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您在为先皇治病这件事上,是在他人谤议声中全力施为,真的是没一点保留……对这一点,我们内监几乎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哼,谁要是说您的不是,那就是不辨是非,理应受罚。”
“覃公公,您谬赞了,我自家人知自家事,归根结底,还不是医术有限,没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经历此事后,我心灰意冷,以后太医院的事我会尽量少去过问,唉……”
张峦这会儿的确很惭愧。
因为他是真的心虚,觉得自己不行,在医术一途纯属是滥竽充数。
不过覃昌看他的眼神,却满是崇敬,分明是觉得眼前这位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明明天底下他的医术已是最牛逼的存在,却还在为没治好先皇的病内疚和自责,这不更说明李文祥是有意在针对这位诚心诚意为朝廷办事的国丈
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得好生追查,还张峦一个公道!
……
……
清宁宫内。
周太后为了见张峦,连礼佛之事都暂且放下,拉着张峦就要唠家常。
“来瞻,这就要说你了……听说你昨天入宫两趟,都没来你大姑这儿坐坐,陪我说说话”
周太后上来就对自己大侄子好一顿埋怨。
张峦心想,之前来,你都给我留下心理阴影了,我躲都来不及,还敢主动上门来招惹事端
张峦恭敬地回道:“不是不愿意来,而是怕贸然拜访会影响大姑您的清修。”
周太后白了张峦一眼,道:“我看你是忙糊涂了吧我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家伙,在宫里修佛,什么时候不可以随时都有时间与你相见……哼,你一定是在找借口!这次我就不与你计较了……说说吧,最近如何太子登基为帝,你帮他做事,可有累着”
“没……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中,就是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辜负了您和陛下的信任。”张峦赶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