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
武英殿内,随着朱元璋的一句话说出,吴良吴祯兄弟二人心中的轻松和喜悦,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只觉神魂震颤!
被朱元璋这绝对出乎预料的话,给直接整懵了。
不是……这话说的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就扯到海禁和市舶司上面去了
这都多久的事了,皇帝没事干,咋把这个给翻出来了
这一次,皇帝发那么大的火,不是因为倭寇入侵莱州,以及发现了暗中盗卖海船的事情吗
这咋又说了海禁和市舶司的事
他们在此之前,全都想错了
他们自以为自己挖掘出来的盗卖海船的事,就是皇帝此番行事的真正目的。
现在才发觉,这竟也只是皇帝打的幌子!
还是用来迷惑他们的!
皇帝真正的目的,竟然不是盗卖海船这件大事,而是海禁和市舶司!
阴险!
实在是太阴险了!
一时间,二人脑袋瓜子嗡嗡作响,吴良甚至于都出现了尖锐的耳鸣。
不是……这事情怎么想都不对啊!
皇帝这是发现海禁和市舶司的秘密了
他怎么能发现海禁和市舶司的秘密
皇帝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海禁和市舶司的事,又是自己两个心腹之人提议的,还有胡惟庸这个丞相在里面出力。
皇帝当时就同意了,这咋就突然又把目光投向了海禁和市舶司
不应该!
真的不应该!
皇帝这些年来,对于海禁实施后的效果,一向也很是满意。
对于市舶司也分外看不上。
关于海禁和市舶司,乃是许多人都小心翼翼,齐心协力来共同守护的秘密。
最重要的就是要防着皇帝。
现在,皇帝咋突然间就像是知道了很多一样
看着面色不受控制的为之一变,精神状态瞬间就不一样的吴祯吴良兄弟二人。
太子朱标面色也随之变冷。
这二人,高兴不起来了吧
干出了那等事情,居然还想着蒙混过关
大明国用艰难,到处缺钱。
自己父皇被逼的,之前都准备发行宝钞,饮鸩止渴了!
几个月前,为了区区二十五万贯钱,更是以皇帝和朝廷的名义发行国债。
结果,身为父皇心腹,被父皇委以大任的吴祯吴良,却暗中收受好处。
居然上书鼓动父皇废除市舶司,开海禁。
将那么大的利润,都给分润了!
当真该死!
“上位,这事情之前都是有定论的,市舶司确实是不挣钱。”
勉强压住心中纷乱念头,努力组织了好一会儿语言的吴祯开了口。
“真不赚钱”
朱元璋看着他出声反问,毫不放松。
“上位,真的不赚钱。
当时一年最多不过赚一万两千多贯,少的时候连一万贯都没有。
这些都是记录在案的。”
吴祯再次回答,拿之前市舶司的营收说事。
“你呢你也是这个说法”
朱元璋把目光转移到吴良身上。
吴良道:“陛下,这……这件事当时都有定论,乃是多方查证,确定市舶司真的挣不了多少钱后,才把市舶司给废除了……”
朱元璋最后的一丝宽容,也彻底消失不见了。
早上妹子开了口,替他二人说了话,他虽然当时就给拒绝了。
但是想了想后,还是决定按照妹子说的来。
这二人若是表现的好,那么自己这里留他们一命,也不是不可以。
方才询问他们两个,就是在给他们机会。
结果这两人却不领情!
都到了这个份上,自己都直接向他们问出这话来了,他们依旧选择不和自己一心。
还要在这件事情上隐瞒,妄图欺骗自己。
既然这样,就不要怪自己了!
那就去死吧!
“可咱怎么听说,市舶司以前可是很赚钱的。”
朱元璋停顿了一下,望着二人开了口,声音不咸不淡。
“上位,市舶司之前的时候也不赚钱吧
臣记得,当时把元朝市舶司二三十年的档案,都给翻出来了。
最多也不过几十万贯,到了后面,也就只剩下了几千贯。
再后来,随着天下大乱,元朝市舶司的收入,直接就没有了。”
吴祯已经冷静下来了很多。
市舶司这事,早就尘埃落定了。
皇帝想要在这个时候,对这个事进行翻案,可没那么容易。
这事若只是他们兄弟二人的事,皇帝开口问了,他们很有可能会说。
可这事牵扯的人,可着实太多了。
从海上的海寇,到江浙,两广的诸多商人,以及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士绅官吏。
以及众多给那些商人做工的百姓……
这等事,他们真不能干。
一旦真的做了,他们兄弟二人,必然要落入到漩涡中心。
成为各方厮杀的战场。
当然,除了这方面的考虑之外,他们会做出这种选择,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考虑。
那就是这件事牵扯太广,涉及到的钱财又太多了。
而他二人,又一直都是皇帝的心腹。
皇帝又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嫉恶如仇,最是恨人背叛的人。
这等事要是真的承认了,依照皇帝的脾气,他二人要是能落一个好,那才是怪事!
所以,反倒不如在这件事情上,一直死硬下去,说什么都不承认。
不承认的话,还有不小的可能会有转折。
自己二人就算会让皇帝有很大的意见,那也无妨。
总比什么都说出来,不仅让皇帝恨死自己二人,又让众多和海贸相关的人,对自己兄弟二人恨之入骨,两面都不落好来的好。
那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沾上了这些事,他们这次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
现在所考虑的不是全身而退的事,而是在保住自身的同时,如何尽可能少的付出代价。
这才是重中之重。
吴良心中难受的同时,也彻底的反应了过来。
朱元璋这家伙,昨天见自己时,会那般轻易的让自己过关,并不是真的原谅自己了。
而是故意如此做,好把自己弟弟也给引诱到京师来。
好对自己兄弟二人一起动手!
太阴险狡诈了!
太不当人子了!
自己两个,可是他的心腹,他怎么如此对待
为之恼怒的同时,也禁不住为之感到心惊。
皇帝如此处心积虑,他们兄弟二人这次想要过关,可没那般容易。
不过,他想要这般容易,在已成定局,施行了几年的废除市舶司,设立海禁上面,掏出天大的窟窿来,也一样没那么简单。
真要是能让皇帝轻易找到切实的证据,那几年前,皇帝也不可能会同意废除市舶司,设立海禁了。
“你记性倒是好,还记得元朝市舶司账册的事。
来人,将元朝市舶司的所有账册,都给咱弄过来!
咱今天就好好的,和咱的这两位心腹爱将,看看元朝的市舶司,账册上记录的都有什么!”
刘邦入咸阳后,直奔咸阳宫和美妇宫人畅谈人生和理想,践行当初见始皇帝出巡时所说的,大丈夫当如是的话。
其余诸多手下将领官员,也都多被咸阳的钱财迷了眼,各种搂好处。
唯有萧何,抢着去保护秦朝的各种典籍,账册等。
为之后刘邦治理天下,行了太多方便。
这事朱元璋当初听人讲述的时候,就将之记在了心里。
后面也都是这么来的。
元朝市舶司的档案,能被如此完整的保存下来,就得益于此。
刘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亲自带着人前去搬运档案。
吴良吴祯兄弟二人,则心中打鼓。
不自觉悄然对视一眼,又迅速的错开。
都看出来了各自心中的担忧与错愕。
皇帝怎么就要去翻元朝的案卷了
话说,当初元朝市舶司的档案,乃是胡惟庸找出来让皇帝看的,更多的内情他们并不清楚。
胡惟庸也不曾给他们透露太多。
但是,随着和海商,海寇们接触越来越多,他们对于元朝市舶司那档案,是越来越不相信了。
毕竟仅仅只是他们兄弟二人,每年暗中从海商哪里获得的好处,都在一百万贯往上。
再加上海商们给其余人分润的好处,海贸利润当真惊人。
市舶司又怎么可能,只能拿那么少的钱
胡惟庸给皇帝看的元朝市舶司档案,收入那般的低,现在看来,只有两个可能。
一个是胡惟庸胆大包天,敢在市舶司的账册上弄虚作假,欺骗皇帝。
另外一个就是,元朝市舶司也早就不行了,被人给弄空了。
可从皇帝此时一言不合,就让人取来账册的举动上,却能让人看出,这件事情里,明显还有其余的内情。
不然皇帝绝对不会如此行事。
“对了,当年恁让咱废除市舶司,设立海禁还有什么理由来着”
刘英离开之后,朱元璋望着吴祯吴良出口询问。
“上位,是市舶司开着,不利于防范海寇,恐沿海之人和海寇相互勾连。
市舶司所赚取的那点钱财,远比不上因此而产生的军费开支,以及所带来的诸多麻烦。”
涉及海防,吴祯开口回答。
“说的好,说的真好啊!
那你来告诉咱,海寇因此而减少了吗
真就因此受到了重创”
吴祯道:“上位,自从海禁实行之后,海寇袭扰沿海之事,和以往相比,确实少了五成往上。
在防范海寇之事上,海禁效果非常好,成绩斐然。”
皇帝拿市舶司的收入说事,他这里不敢说话太大声。
可若是想要在海寇入侵这件事上挑毛病,他可是真的不认账。
海禁施行之后,海寇入侵沿海之事,确实少了很多。
这事上,他腰杆能挺的笔直。
“咱去恁娘的!”
却不料朱元璋直接大骂出声。
“你他娘的还好意思和咱说这个,还说的如此理所当然,一脸正义
海寇骚扰沿海是如何减少的是因为施行了海禁吗
是因为你们它娘的,和海寇勾连到一起去!
你们和海寇约定好,让海寇少闹事,你们这里好交差。
作为回报,则对于海寇和那众多走私海商之间的交易,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意纵容!
或者干脆就充当海寇,和大量走私海商的保护伞!”
朱元璋双目逼视吴祯,一步步的朝着吴祯走来,简直要冒出火来。
吴祯心中大骇,为之惊悚。
这些事,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皇帝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锦衣卫才成立多长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