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章 你们错了,咱从来都不是个体面的人啊(1/2)

第80章 你们错了,咱从来都不是个体面的人啊!

“上位,这……要不再想想别的办法

二十五万贯说少不少,但说多的话也不是太多,总归是有一些办法能解决的。

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武英殿内,右丞相胡惟庸显得有些迟疑,又带着一些着急的说道。

“陛下,此举固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但……但多少有些不太妥当,太有损陛下您的威名了。”

户部尚书刘歆,在经历了初时的懵逼之后,也禁不住开口跟着相劝。

原因无他,乃是皇帝给出的解决办法,太过于离奇,也过于让人意想不到了。

皇帝居然准备用他的名义,或者说是大明朝廷的名义,来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借款!

利息二厘,夏税收上来后进行偿还。

这等情况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们在此之前,都已经做好了皇帝会闹出幺蛾子的准备。

可即便如此,还是被皇帝此时的做法给惊到了。

这幺蛾子闹得着实太大了,太过于让人意想不到。

也太有失体统了!

哪里有堂堂一国君主,向人借钱的事

皇帝真的没钱了,哪怕是对一些富户敲竹杠,或者是抄家灭门,乃至于把佛祖,道祖身上的金子都给刮下来呢

手段虽下作,或者是激烈,但他们也都是能理解的。

先前时不是没有别的皇帝如此干过。

可皇帝此时的举动,是真的过于丢面子了。

不仅仅丢皇帝的脸,连带着朝廷的脸,也都被丢了个干净。

皇帝以往要过饭,脸皮厚,他们是知道的,但之前行为做事,终究还是要脸面的。

可现在,怎么突然什么体面都不要了

才不过是区区二十五万贯,真就把人给逼到这种份上了

明明还有很多别的办法可以用,怎么就非要走最不体面的这种

“还能有什么办法各处的钱都有各处的用处。

是迁移百姓的钱可以挪用,还是给大军的钱可以暂缓

还是朝廷百官可以暂时不发俸禄

哪里停了都不好,都会影响做事。

咱思来想去,还是现在这种办法最好。

至于有损咱的威名……

咱有什么威名

咱小时候给人放牛,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爹娘都被饿死,咱出家当和尚,拿个破碗到处要饭,这些过往谁不知道

这些有威名吗

咱从睁不开的地狱沼泽里,一步步的挣扎上来,破元军,攻集庆,灭陈友谅,破张士诚,横扫陈友定,方国珍,让何真拱手来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造我汉人河山,靠的是咱的威名吗

是咱一步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是咱愿意干实事,愿意约束军队,严明军纪,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不让他们和其余人手下兵马那般,将百姓当成草芥,给百姓们一些喘息之机换取来的!

咱从来不是一个有威名的人,更不是一个体面人。

咱就那个饿死了爹娘的放牛娃!

那个没了家,拿着破碗到处要饭,乱世里求活的人。

咱没有威名,也不乐意要那些威名。

咱只想多干些实事,只想让天下能稳当一点。

让天下有更多的人可以不饿肚子,至少要少饿死一些人。

若是这些你们眼中的所谓威名,能让稍稍的换来一点实际的用处,让这天下好那么稍微的一点点,咱就能毫不犹豫的将之用了!”

朱元璋口中突然蹦出来的这一连串的话,将胡惟庸还有刘歆二人,给听的目瞪口呆。

谁都没有想到,皇帝只借钱还不行,还能说出这等虎狼之词!

“上位,臣懂了,是臣犯糊涂了。

陛下一直都是那个陛下,一直都想着百姓,想着干实事。

和让百姓变好,让天下变好相比,别的都不值一提。

臣今后定然会更好的做事,紧跟上位步伐。

绝对不会再觉得,如今天下平定了就该如何如何了。

这天下,吃不饱饭的人还有很多,每年饿死的人,亦不在少数。

还需继续努力,远没到松懈之时!”

在户部尚书刘歆还懵着的时候,胡惟庸已经面色肃穆,却又声音激昂的对皇帝郑重表态了。

刘歆更懵之余,却也被惊醒,连忙学着胡惟庸的样子,就一些事情向皇帝表态。

再说不出来,劝阻皇帝不要如此做的话了。

皇帝愿意一直拿要饭子的心态过日子,那就如此好了,反正丢人也是丢他朱元璋的人。

但真是天下不幸,居然让这么一个要饭子当了皇帝,让自己也跟着受了这般委屈。

果然,叫子就是叫子,哪怕是当了皇帝也高贵不起来。

哪怕坐在龙椅上,身上穿着龙袍,也依旧是难以遮挡,那从骨子里面散发出来的穷酸落魄气!

朱元璋看了胡惟庸一眼,还得是奸臣好用,尤其是大奸似忠的那种。

胡惟庸但凡能做到他说的一半,不,哪怕只有一小半,自己上辈子也不会真把他怎么样,更不可能废丞相。

中书省,户部都没有意见,这件事很快被推行下去。

一共一百张面额为两千五百贯的、上面印着大明国债字样,盖着皇帝玉玺,以及中书省,户部印章的债券就此出现。

期限四个月,利息为二厘,以夏税进行偿还。

而这一百张的债券,刚一印出来进行发售,不到半日的时间就被抢购一空。

甚至于还有不少后知后觉的人,在私下里找人托关系,加钱来向已经持有的人进行购买。

但这样的想法,却都尽数落了空。

不是说他们的关系不够硬,或是手中银钱不够多。

而是那大明国债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不得进行流转,不然作废。

这让很多人怅然若失,懊悔的捶胸顿足。

像是错过天大的好处一样。

痛心疾首之余,就开始打听皇帝什么时候会再次发这种债券。

这些想要购买国债的人,很多其实并不是真的看中了皇帝给的二厘利息。

而是这件事情,那非同凡响的意义。

当今的皇帝,那是出了名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特别痛恨贪官污吏,也痛恨那些行贿的人。

且皇帝一直以来都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般人物,哪里是寻常人能接触到的

更不要说是能和皇帝扯上关系了。

现在,机会就这般明晃晃的出现了。

国家缺钱了,皇帝亲自进行借钱。

这哪里是在借钱

分明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上进机会啊!

别说皇帝只是借三个月,且还给利息了。

就算是皇帝连本金都不给,那他们也是心甘情愿。

只能说,什么时候都不缺乏特别想要进步的人……

新鲜走马上任的宣传使司的宣传使罗贯中,才上任第六天就遇到了这等事,立刻按照皇帝那里传来的消息,开始动笔撰写文章。

顶级小说家出手就是不一样,不仅仅说明白了皇帝发国债的原因,经过结果,

还给增加了一点故事性。

又按照皇帝的专门要求,不准咬文嚼字,尽量写的浅白一点。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

再配合着皇帝这边,已经先一步的真发行了国债,不少消息已经在流传了。

所以,这篇第占据了大明日报的头版的文章,第二日天才刚一开始售卖,就足足销售了三千多份。

这还是因为大明日报才开始创办,还没有太大的名气,且宣传使司人手不够多,外加经验不够,印刷出来的报纸数量有限的缘故。

不然,卖出去的报纸份额将会更多。

罗贯中激动的来回踱步,并加急安排人手,增加发行量。

接下来的七天,都要售卖这一期的大明日报。

不仅仅要在京师售卖,还会运到苏州,以及江北等地售卖。

如今大明日报,虽冠以日报之名,可实际上因为是才开始创办,基本上是六到七天才发行一期。

而罗贯中之所以如此激动,不仅仅是因为他写的这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更为重要是,这报纸后面,可是有一个专门的版面来刊印自己老师的水浒传!

这下子,自己老师的水浒传,得能被多少人看到啊!

自己超额完成了老师对自己的嘱托!

这宣传使做的真值!

这个职位真适合自己。

大明日报可谓是一炮而红。

不说别的,仅仅只看这报纸的销售量就能知道,这一次朱元璋的这个举动,在大明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许许多多的文人士子,乃至于不少官员都在讨论这件事。

有人皱眉,觉得皇帝太不体面了,为了这点钱财,竟公然行借钱之举。

也有人感动于皇帝拳拳爱民之心,为了不影响正事,竟不顾面子,以帝王之尊借钱。

也有官员暗自警醒,看来皇帝在以民为本上,是要动真格的了,今后再做事,需要注意了,要努力的往这方面去靠。

也有不少人觉得皇帝此举,未免有沽名钓誉之嫌。

故意趁机做出这等事情,让人大加宣传,从而好给他自己邀名……

……

“父皇,这……是否有些不太妥当

此等事情刊登在报纸之上,广而告之,必然会让人议论纷纷。

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人,说些不好的言语……”

武英殿内,太子朱标斟酌着言辞,说着他在这件事情的意见。

“标儿,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朱元璋伸手给朱标拉了一张椅子,示意朱标坐下说话。

“这等善政,是不惧拿出来说的。

咱现在算是明白了,只会干好事,弄善政是不行的,还得会宣传。

要把国家做出来的善政,给宣传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样,那些惯会说些怪话,会歪曲朝廷政令,并以此来误导众人的人,声音就会小上很多,影响力也会随之下降。

咱们以民为本的决心,也不用遮遮掩掩,必须要旗帜鲜明给打出来,并付诸一些行动。

如此,将会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朝着这件事上靠拢。

也尽可能的让百姓们知道,官府,至少咱这个皇帝,是真的想要他们过的好,也会为之努力,让他们过的好。

不要怕别人议论。

让那些狗东西们去说咱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还行吧!

咱们与咱们大明众多的仁人志士,众多百姓们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的达到咱们的目的!”

朱标看着自己父皇,显得有些怔愣。

一股无法言说的东西,自心间瞬间涌起,并冲向了四肢百骸。

心中的那些着急与一些不安,顾虑等诸多的情绪,瞬间荡然无存!

父皇总是这样,认准的事情就能一往无前,和父皇相比,自己差太远了。

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需要和父皇学!

同时,也觉得现在的父皇,和今年之前的父皇有了不少的不同。

以往父皇就让人敬佩,如今的父皇更加让人敬佩,或者说是崇敬。

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展现出令人心折,又极其鼓舞人心,让人坚定信心,一往无前的信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