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嫁到朱家来可好
朱老太久久说不出话来,脑子里打结一般,一时半会儿难以理顺想通这些事。
好好的殷实人家,怎会发生这般糟心事且还不止一件,一连串好几件,怪不得顾家二老病倒了。
一股脑的将这些事说完,顾梅抿了抿唇,不情不愿的找补了一句:“我后娘和大伯娘合伙偷盗银子这事,我爹不让往外说,说传了出去,外人会说我们顾家是贼窝子!”
她弟不争气,时常偷鸡摸狗,要是再爆出这事,人家指定说他们顾家家风不正,是贼窝子,要不然,怎么大的小的都做起了贼
“这事你们听听就好,可别往外出传。我爹铁了心要把我嫁出去,这事传开,也会牵扯到我的亲事。”
顾梅不放心的叮嘱朱家的女人们,心里隐约有些后悔,偷银子这事,方才不该说的。
闫氏扯了扯嘴角,心中生起几分畅快,没忍住怼了顾梅两句。
“方才还说我是贼!你们顾家不也一样来安手脚不干净,这娶进家门的两个媳妇也是三只手,还有你那早死的亲娘,也是个手脚把不住的。
就是你自个儿也没好到哪里去!你们顾家的东西,你暗中少拿了都是一个德行的人,谁又比谁好了你这般端着,还真以为自个儿是个干净的”
“你!”顾梅蹭的一下站起身,目光凶狠的瞪着她。
闫氏被她脸上的凶意吓了一跳,当即嚷嚷起来:“你们瞧瞧、瞧瞧!瞧瞧她这模样,恨不得生吃了我!一个还没出门子的姑娘家,哪来的这般凶戾之气呸!这可真是天生坏种!”
顾梅被这话气得直抖,忘记了自个儿不是闫氏的对手,抬手就想给闫氏一巴掌。
闫氏眼疾手快,拦下这一巴掌,反手就要还一巴掌过去,却被朱老太厉声制止。
“老三媳妇!”
闫氏一僵,举起的巴掌没敢落下去。
顾梅脑子清醒了一瞬,又慌又怕,急忙挣脱掉闫氏的手,再次躲到朱老太身后。
朱老太将人护住,指着闫氏的鼻子骂:“黑心烂肺的玩意儿!就你方才说的那些话,别说梅丫头想打你,便是我,也一样想给你两巴掌!”
闫氏心头颤了颤,连忙低下头,再不敢嚣张。
朱老太心头火气翻涌,还没解气,“你说顾家也就算了,偏又提起来安和我那早死的闺女!来安早早的没了亲娘,爹又娶了后娘,他一个无人疼的小子难免会走错路,你们这些做长辈的,合该教教他才是,哪有幸灾乐祸揭人短的!
还有我那闺女,她年纪轻轻的便去了,你们之间就是有再多的事,只看在人没的份上,也该敬重她几分才是。你倒好,对我那闺女不但毫无敬意,竟还往她头上泼脏水!这是你做弟媳妇儿能做的事!”
闫氏低头挨训,一句话都没有,心里却是狠死了朱老太。
见事情越闹越不愉快,朱家大儿媳秦氏与二儿媳丁氏起身劝解。
“娘,老三媳妇一向是说话不过脑子,只图嘴上痛快,您跟她计较什么,没得气坏了身子。”
“大嫂说的对,三弟妹没啥坏心思,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您别听她的。”
朱老太神色缓了缓,借着大儿媳、二儿媳的话,自个儿找了个抬价下。
“这边不用你收拾,回你自个儿屋里去。日后改了这脾气,说话前,先过过脑子再开口!”
“赶紧的,还不谢谢娘!”秦氏、丁氏扯了扯闫氏的衣裳,示意她见好就收。
闫氏没抬头,依旧低着头,声音不大不小的说了一句:“谢谢娘……”
说完这话,闫氏便头也不回的出了灶房。
看着闫氏这模样,秦氏、丁氏心里不是滋味,虽然她们都不喜闫氏,可真要让她们选一个站队,她们绝对站闫氏!
只因婆母那早死的闺女朱秀儿,是真不是个东西!
闫氏在她手里不知吃了多少亏,就连孩子也都因朱秀儿的缘故流掉了两个。
要是换成她们,她们能活生生撕了朱秀儿!
回想起这些事,秦氏、丁氏心中复杂,见婆母还在护着顾梅,她们忽然就明白,闫氏方才为何会说那些话。
顾梅的亲娘朱秀儿,害得闫氏流掉了两个孩子,当年朱家二老仗着闫氏娘家人都死绝了,偏袒朱秀儿将人嫁了出去,没让朱秀儿受罚。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朱秀儿的闺女又压闫氏一头,对着她没大没小,原以为能教训一番,没想到,婆母再次偏袒过去。
秦氏、丁氏不敢想象,闫氏这会子心里该是怎样的滋味。
想到这些,妯娌俩也心生不满,不咸不淡的跟朱老太说一声屋里还有事,也不管朱老太什么反应,一前一后的出了屋。
朱家的姑娘小子们都在各自的屋里吃饭,灶房这边挤不下,堂屋那边顾连山又不许他们上桌,只能端着饭菜回自个儿屋里吃。
因此,待秦氏、丁氏离开,灶房里只剩下朱老太和顾梅。
眼睁睁的看着儿媳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开,朱老太目光晦暗,知道她们这是心生不满。
当年闺女做下的事,她们都没忘,也都没原谅,尤其是老三媳妇,那是时刻都记在心里,就连她那三儿子也是一样,对她跟老伴是越发冷淡。
早些年她跟老伴还无所谓,可近几年来,他们二老的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说不准哪日人便咽气了,便想着跟老三两口子缓和一些关系。
老三媳妇因当年接连流掉两个孩子,估摸是伤了身子,这些来,再未有过身孕。
如今老三两口子,就只有一根独苗,且身子骨还不太好,常年病歪歪的。
老三媳妇手脚不干净,就是想着多“弄”些银子攒着,一来给儿子治病,二来等儿子成婚有孩子时,他们两口子还要帮着养孙子。
也是因为这事的缘故,她那三儿子才会对他们二老越发不满。
老大、老二家,家家都是姑娘小子三四个,唯独老三,只有一个病秧子。
要是天意如此也就罢了,可偏偏是人祸所为。
这搁谁身上谁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