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光荣事迹”
顾连山咽了咽口水,试着跟闺女讲道理:“你那三百五十两银子,其中有二百两银子是买了院子,与制香无关,怎么能算在制香的本钱里”
“先前买院子是为了躲避家里人制香用的,为何不能算在里头!”顾棠一脸的理所当然。
这话噎得顾连山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才道:“成!那就算在里头,但咱能不能好生的制香,不要玩心眼子骗人成不就你那破,莫说是哄骗富贵人家,就是咱们这些乡野人家也不会上你的当!
咱们这是头回学着做生意,不求挣多少银子,只求不赔就行,你那挣十倍的念头趁早打消了,那多年的老生意人也不敢说翻十倍,咱可不敢这般想……”
顾连山絮絮叨叨,一心想把闺女掰到正途来。
偏顾棠不听他的,掏了掏耳朵,觉得没必要跟她爹争执。
等回去后,只管将香点燃,让她爹亲眼看看。到时,她什么话都不用说,她爹自是会信的
将兔皮毯子盖在身上,顾棠趴在药材上打算睡一觉,一连跑了那么多家店铺,早累的不行了。
顾连山不知道闺女在后面趴着打算睡觉,他还在自顾自的絮叨着。
过了好一会儿,顾平安轻手掀开兔皮毯子一角,看到顾棠真的睡着了,对于他爹的念叨,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将毯子放下,他伸手拽了下他爹的衣裳:“您快住嘴吧,我二姐睡着了,您说的那些话,我二姐估摸都没听着。”
顾连山回头瞧了一眼,一脸无奈:“连爹说话都不愿意听了,看来,你二姐当真是打定了主意。”
“您就随二姐的意就是了,与她争论什么左右那些银子都是二姐自个儿挣来的,是赚是赔,全凭二姐的意,您就别操心了。”顾平安站顾棠这边。
顾连山不说话了,瞥了儿子一眼,这倒是个心正没私心的。
……
顾忌着顾棠睡着了,顾连山驾车走的不快,跟昨儿来时的速度差不多,等到家时,正是村里人吃晚饭的时间。
想着村里这会子人都在家,顾连山赶着牛车往顾六家走去。
顾平安不解:“车上的东西还没卸掉,您这就把牛车还给六堂叔”
“爹不是还牛车,你别问,只管瞧着便是。”顾连山低声回道。
听到这话,顾平安心头一跳,连忙将还在睡的顾棠喊醒:“二姐!”
“嗯”顾棠睡眼惺忪的从兔皮毯子里探出头,环顾一圈四周,一脸困意的问:“到家了”
顾平安靠近她的耳边:“到村里了,眼下爹架着牛车正往六堂叔家去,不是还牛车,我问他想作甚,他也不说,只让我瞧着便是。”
将将睡醒的脑子慢半拍,顾棠好一会儿才回过味来,瞬间精神了。
不还牛车往六堂叔家去作甚
顾棠目光落在身旁的药包上,总不能是让六堂叔看看车上的药包吧
六堂叔又不管事,族长、族老那边也没什么关系,冯氏抓药的事他知不知道都一样,对于顾家分家来说,是没什么影响的。
所以,她爹这是又想闹哪出
顾棠猜不透她爹的想法,满眼好奇的将毯子掀开坐直身子,示意顾平安不要说话,安生的看着她爹到底想干啥。
牛车不紧不慢的来到顾六家的篱笆院外,顾连山叫停牛车,瞧了一眼四周,连车都没下,扯着嗓子朝院里喊起来:“老六!老六!在不在家”
这一嗓子非常大声,以顾六家为中心,四周居住的人家家家都听到了。
有几家喜欢瞧热闹的,这会子已经开门走了出来。
天色将暗,这时候还能看清人,出来瞧热闹的一眼便认出,牛车上坐着的是顾连山。
鉴于顾家最近冒出的各种传闻,如今的顾家人,只要在村里露面,那个个都是稀罕人物,谁见了谁都要拉着说话。
说话而已,这本没什么,可没说两句便开始扯起顾家来,问什么的都有,但凡你敢回一句,保管后面会有十句、百句的等着问你!
这会子见到顾连山,这些瞧热闹的心中一喜,急忙走过来攀扯起来:“呦!这不是连山吗你这驾车去哪儿了咋这时候才回来”
几人围到了车前,看到车上坐着顾棠、顾平安姐弟,还没来得及问话,目光便被车上满当当的纸包、袋子吸引。
有个不讲究的,直接趴在袋子上嗅了几口,随后一脸惊讶的抬头问:“这里面装的是药材好浓的药味!”
“就你鼻子尖,别瞎闻,这些药是给我老娘抓来治病的,你好好的一个人,没事嗅它作甚你也不嫌晦气!”顾连山没好气的说道。
几人听到这话,急忙后退两步,一脸后怕的拍打着双手和身体,尤其是方才那个趴着嗅药材的,拍打的最是厉害,生怕身上沾染了晦气。
这时,顾六披着衣裳开门出来了。
顾连山不再理会他们,笑着跟顾六商议:“好兄弟,这牛车暂且不能还你了,这几日怕是还要用,家里的老娘今儿被我送到北安城治病去了,接下来我怕是要家里医馆两头跑了。”
顾六与顾连山交情熟稔,听到他还要用牛车,毫不犹豫的应下:“这段日子家里无事,也用不上牛车,你只管牵去使,只每日好生照料老牛就行。”
这点不用特意叮嘱,顾连山将每日给老牛准备的吃喝说给顾六听,听得顾六不断地点头,很是满意。
说完牛车的事,顾六又追问冯氏的事,“前几日我便听说你娘病了,你闺女还跑到族长家买了两只鸡回去给你娘补身子,怎么这病症没见轻”
这要是病好了,不可能还往北安城送。
顾连山装模作样的叹了声气:“这病是‘卒中’好不了的,如今左半边身子和手脚都不听使唤,瘫在床上好几日了,见天在家要死要活。
我也是没法子了,只好送她到北安城寻大夫,想着请个好大夫,看能不能治好。谁料到了那边,看了好几个大夫,个个都说治不好,只能吃些好药缓解个几分,要是家境富庶不缺银子使,倒是可以常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