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朱红色的大柱巍峨耸立,殿顶的藻井精美绝伦,阳光透过殿门的缝隙洒在光滑的地面上,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影。
汉文帝刘恒端坐在龙椅之上,头戴冕旒,身着明黄色的龙袍,气场威严。殿下两侧,文武百官按品级依次站立,有的神色肃穆,有的则微微低头,各怀心思。
朝堂之上,正讨论着今年各郡县的赋税和民生之事。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斥候神色慌张地冲进殿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喊道:“陛下,急报!匈奴单于冒顿之子稽粥,亲率十万铁骑,正朝着我大汉边境而来,已经突破了云中郡防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惊恐与担忧。汉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道:“放肆!成何体统!”
朝堂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大气也不敢出。汉文帝目光扫视着群臣,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如今匈奴来犯,可有应对之策?”
这时,相国苏昭均出列,拱手道:“陛下,匈奴乃蛮夷之邦,生性残暴,此次来犯,定是觊觎我大汉疆土和财富。臣以为,当立即派遣大军前往云中郡,抵御匈奴入侵,同时加强边境各关隘的防守,以防匈奴深入内地。”
汉文帝微微点头,又问道:“那派谁为将合适呢?”
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沉默。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轻易表态。毕竟匈奴骑兵骁勇善战,此次来势汹汹,这出征之事,胜负难料,谁都不想揽上这个烫手山芋。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人。此人身着一袭白色长袍,头戴黑色方巾,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和果敢。他正是云王苏砚之子,官拜尚书令的苏昭临。
苏昭临大步走到殿中,单膝跪地,朗声道:“陛下,臣愿弃笔从戎,出征匈奴,保我大汉边境安宁!”
汉文帝微微一怔,上下打量着苏昭临,有些惊讶地问道:“昭临,你乃一介文官,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此次主动请缨,可有把握?”
苏昭临挺直身子,坚定地说道:“陛下,臣虽为文官,但自幼熟读兵书,深知保家卫国乃男儿之责。如今匈奴犯我边境,残害百姓,臣岂能坐视不管?况且,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臣愿以一腔热血,为陛下分忧,为大汉尽忠!”
一旁的丞相张苍皱了皱眉头,上前劝道:“陛下,苏尚书令虽有报国之心,但战场凶险,非同儿戏。他从未经历过战事,恐难胜任此重任,还望陛下三思啊。”
苏昭临急忙说道:“丞相大人,战场上固然凶险,但臣并非鲁莽行事。臣虽自幼年便跟随家父征战,对兵法谋略颇有研究。此次匈奴来犯,他们虽然兵力众多,但长途跋涉,必定疲惫不堪。而我军以逸待劳,又有坚固的城池和关隘作为依托,只要指挥得当,定能击败匈奴。”
汉文帝沉思片刻,心中有些犹豫。他知道苏昭临是个人才,才华出众,为人正直,但毕竟他没有实战经验,让他带兵出征,实在有些冒险。
就在这时,大将军周亚夫出列,说道:“陛下,苏尚书令勇气可嘉,且他对兵法确有独到见解,深的前任云王精髓。如今我军将领稀缺,臣愿拨出一部分精兵交由他统领,同时派遣一名有经验的副将辅佐他,如此一来,胜算或许更大。”
汉文帝听了周亚夫的话,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周将军也这么说,那朕就准你所请。苏昭临,朕任命你为征西将军,统领三万大军前往云中郡抵御匈奴。你可要竭尽全力,不负朕的期望。”
苏昭临叩首道:“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散朝之后,苏昭临回到府中,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他先是召集了自己的幕僚,商讨作战计划。众人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苏昭临仔细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作战方案。随后,苏昭临又来到军营,检阅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