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梦阳离开京师后,本是打算回中原河南传道建设书院,传授复古文坛思想。
但他始终觉得中原大地没有江南来的有影响力,于是在回河南的路上调转了船头,直奔南直而去。
虽然李梦阳在京师的仕途并不顺利,但敢于直谏抗衡权阉刘瑾的事迹却传遍了南直,在李梦阳抵达南直后,很快便招揽到一批举人于门下,不仅如此,南直的一些官员也对李梦阳复古文坛的思想深表认同,他们扶持李梦阳在南直建设了南阳书院。
这一个多月时间内,李梦阳先后着了《乐府古诗》三十六卷,《疏书碑志序集文》也正在有条不紊的撰写。
在文集中,李梦阳的许多思想都在隐喻执政者以权压人枉顾王法等。
实际这些思想就是在抨击蔚王朱厚炜,只是他不敢明面点出来而已,只能留白让后人联想他的遭遇去猜测他文集内表达的思想内容。
虽然明面上李梦阳不畏权宦,抗衡刘瑾,可实际落得今日之下场,若非蔚王从中操控,何至于此?
他顶多只是在正阳大街广场上和朱厚炜有了一点小小的摩擦,不知者不罪,但他认为蔚王心胸狭隘,徇私报复,非君子所为。
……
南京吏部值庐内,杨廷和一如往日一样早早来当值批阅公文,这段时间因他强势手段,罢免了南直接近三十名尸位素餐的官吏。
尽管明朝官场都默认调到南京等同于养老,可南直的官也是大明的官,怎能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却不知为国效忠整日碌碌无为?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干事、推诿责任、相互扯皮……这些官场疲敝,杨廷和怎能放任?
只是南直的官和京师一样,都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杨廷和这些强硬的手段,早早就得罪了许多许多人,憎恨他的人多如过江之鲫。
一名小吏默默 来到正在看着公文的杨廷和面前,轻声道:“杨大人,王爷请您抽空去一趟长江岸上,他在那等你。”
杨廷和惊愕的抬头,发现这名陌生的胥吏,沉声道:“哪个王爷?”
“蔚王殿下!”
嘶!
蔚王居然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么突然来南京了?
这次如此低调前来,别说整个南直官场,恐怕整个京师官场都未必知晓蔚王离京之事,他这么低调来南京,所为何事?
杨廷和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蔚王召见,他自是不能耽搁,点了点头,杨廷和道:“本官换个衣衫马上过去。”
夏五月中下旬,南直天空洋洋洒洒的落着小雨,大清早,天成青色。
杨廷和换了一席深青色丝绸长衫,离开南京衙署,坐上轿子,低调的朝长江岸边走去。
只是杨廷和不知道的是,他刚离开衙署,行踪便被人盯上了。
长江岸上,烟雾缭绕,小雨落在江面,如同跳跃的音符,在江面拍打成一道道有节奏的水花。
天色朦胧,岸上商船林立,一只不大的小舟正在朝岸边缓缓前行,等抵达岸边后,一名漂亮冷峻的小婢女上岸,迎接杨廷和踏上甲板,进入小舟敞篷内。
朱厚炜身穿白色丝绸长衫,安静的盘膝坐在舟棚内的低矮四方桌前,桌上摆放着茶水,旁边还有一名身穿绯红色的婢女安静站立。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杨廷和来到朱厚炜身前,恭敬弯腰行礼,拜谒道:“臣杨廷和参见蔚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