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朝堂变幻(1/2)

厚重的宫门在夕阳余晖中缓缓闭合,将喧嚣的尘世隔绝在外,却关不住这深宫内汹涌的暗流。皇帝闭关已有月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恰似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每个人都困于其中,难以挣脱。

苏文渊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朝堂,他身着一品宰相朝服,头戴乌纱,往日那挺直的脊背此刻却微微佝偻,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压力。身为百官之首,他曾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壮志,欲辅佐君王开创盛世,可如今,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局势,满心的抱负只能化作声声叹息。

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的争斗由来已久,恰似冰火不容。朝堂之上,文官们引经据典,言辞犀利,以儒家正统自居,力主革新吏治、轻徭薄赋,为的是重振朝纲,还百姓安宁。而宦官们则依仗着皇帝的宠信,在宫廷内外横行无忌,他们掌控着内廷诸多机要,借皇帝之名,对朝政指手画脚,大肆敛财,与外臣勾结,形成一股盘根错节的势力。每有政令商议,双方必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朝堂之上争吵声此起彼伏,唾沫星子横飞,却难有定论,政令因此常常搁置,国家机器运转艰难。

与此同时,外戚势力也不甘寂寞。皇后一族仗着母仪天下的尊荣,暗中扶持太子,为其广纳贤才,拉拢朝臣,意图在皇帝闭关期间巩固太子地位,确保日后顺利登基。太子生性温和,虽有仁心,却少了几分果敢决断,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下,常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事事依赖外戚,引得不少朝臣侧目。

四皇子聪慧过人,心机深沉,麾下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与足智多谋的谋士。他深知当下朝堂积弊,对宦官与外戚专权痛心疾首,便以清君侧、肃朝纲为名,暗自培植势力,其党羽遍布军中与朝堂暗处,行事果敢决绝,手段凌厉,所图非小。

八皇子则以贤名着称,他礼贤下士,常与文人墨客交游,麾下文官众多,且多是青年才俊,满怀着一腔热血,欲以新政救国。八皇子党倡导开科举、兴学堂,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还百姓晋升之路,因而在民间声望颇高,可这也触动了诸多旧势力的利益,为其招来不少嫉恨。

苏文渊身为宰相,夹在这三方势力之间,痛苦不堪。他本想超脱党派之争,一心为公,可现实却一次次将他逼入绝境。那日早朝,商议赈灾款项一事,宦官首领赵公公公然提出要削减赈灾银,转而拨入内廷修缮宫殿,美其名曰 “彰显皇家威严,以安民心”。此言一出,文官们群情激愤,纷纷弹劾宦官祸国殃民。苏文渊刚欲出言调停,外戚代表、国舅爷却跳了出来,以太子的名义力挺宦官主张,称当下稳定京城局势最为要紧,赈灾可从长计议,实则是想借机打压与太子作对的势力。四皇子党见机行事,暗中指使武将在朝堂外集结兵力,施压朝廷,八皇子党则在一旁奋笔疾书,罗列各方罪责,准备随时发难。

苏文渊望着这混乱的朝堂,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他强压怒火,高声道:“诸位大人,如今灾情如火,百姓流离失所,若不及时赈灾,恐生民变。内廷修缮之事,大可缓行。望诸位以江山社稷为重,莫要因一己私利误国。” 可他的声音在喧闹中显得如此微弱,各方依旧僵持不下。最终,赈灾一事不了了之,苏文渊的心却凉了半截。

回到府邸,苏文渊屏退众人,独自坐在书房,对着满架的经史子集发呆。他想起当年初入仕途,恩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文渊,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切不可随波逐流,失了本心。”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以为凭借一腔热血与满腹才学,定能扫平世间不公,成就千古伟业。可如今,面对这千疮百孔的朝堂,他深感无力。

深夜,苏文渊难以入眠,起身踱步至庭院。月光如水,洒在斑驳的石板路上,映出他孤独的身影。他思索着破局之法,深知若任由三方争斗下去,王朝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他每一次试图平衡各方势力,推行利国利民之策,都会遭到重重阻挠。文官集团嫌他不够强硬对抗宦官,宦官集团视他为眼中钉,外戚势力则认为他偏袒他人,皇子党们更是对他诸多猜忌,以为他要扶持他人上位。

几日后,边疆急报传来,外敌入侵,战火纷飞。这本是朝廷上下齐心御敌之时,可朝堂上却依旧为了谁挂帅出征、军饷如何调配争论不休。太子党举荐外戚亲信,四皇子党力推己方将领,八皇子党则主张重新选拔贤能,三方互不相让,全然不顾边疆将士的生死。苏文渊心急如焚,他深知战机稍纵即逝,若再这般拖延,国土必失。

苏文渊不顾众人反对,进宫求见闭关的皇帝。宫门前,侍卫阻拦,称皇帝有令,闭关期间不见任何人。苏文渊长跪不起,声泪俱下:“陛下,臣苏文渊求见。如今朝堂纷争不断,外敌入侵,江山危在旦夕。臣恳请陛下出面,主持大局,莫让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可宫门紧闭,久久未有回应。

无奈之下,苏文渊只得返回朝堂,强打精神,试图再次调和各方矛盾。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由各方共同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挂帅,军饷则由内廷、国库与世家大族共同出资。此方案虽不完美,却也是当下唯一可行之道。可即便如此,推行起来依旧困难重重。宦官们暗中克扣内廷出资,外戚们拖延世家大族的款项,武将们又对老将的指挥权诸多质疑,一时间,朝堂内外乱成一锅粥。

苏文渊望着这乱象,心中满是悲凉。他想起曾经繁华昌盛的王朝,百姓安居乐业,四方来朝,可如今却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他想挽救这腐朽的王朝,却仿佛逆水行舟,每一步都举步维艰。他的身体也在这连日的操劳与精神折磨下每况愈下,青丝渐生华发,面容憔悴不堪。

在一次激烈的朝堂争斗后,苏文渊心力交瘁,晕倒在地。待他悠悠转醒,发现自己身处家中,妻儿围在床边,满脸担忧。儿子苏启含泪道:“父亲,您已为这朝堂付出太多,如今这局势,非您一人所能挽回。莫要再这般拼命,咱们辞官回乡,安享天年吧。” 苏文渊望着儿子稚嫩却又诚挚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他何尝不想远离这是非之地,可他深知,倘若他走了,这朝堂将彻底陷入黑暗,王朝覆灭只在朝夕。

苏文渊挣扎着起身,重新整理衣冠,目光坚定:“启儿,为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怎能在这危难时刻弃朝廷而去。这江山是祖宗留下的基业,即便拼上这条性命,为父也要守住它。” 说罢,他不顾家人劝阻,再次踏入那纷争不断的朝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