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董超的客户莅临公司,石添更是如同上足了发条的机器,殷勤备至。他总是第一时间穿梭在公司与会客室之间,双手稳稳地捧着热气腾腾的水杯,满脸笑意地递到客户面前。同事们纷纷对他的勤快赞不绝口,可石添自己心里明镜似的,这看似寻常的举动,实则是他为自己精心铺设的学习之路。
放下水杯,石添便会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理由 “赖” 在会客室里。有时,他会佯装专注地为窗台上那几盆郁郁葱葱的绿植浇水,手中的喷壶有节奏地喷洒着,眼睛却时不时地瞟向董超与客户交谈的方向;有时,他又会蹲在角落,煞有介事地收拾地上散落的宣传单,身子微微前倾,耳朵却竖得笔直,不放过董超与客户对话中的任何一个字。董超全身心都沉浸在与客户的交流之中,一门心思扑在业务上,根本无暇留意石添的这些 “小动作”。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石添在看似琐碎的忙碌中,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他的双手忙着那些本无需忙碌的活儿,心思却高度集中在学习与汲取上。久而久之,他将平日里积累的点点滴滴,精心梳理、整合,逐渐摸索出一套专属于自己的谈客户话术。这一话术融合了董超的优点,又融入了他自身的思考与创新。凭借这套话术,石添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每月的业绩报表上,那不断攀升的数据,便是他努力与成长的最好见证,曾经棘手的业务,如今也愈发顺手。现在的石添,基本上月薪平均下来能拿到 4000 多,这个数字,放到一年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在追求成长的道路上,石添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在忙碌于业务拓展的征程中,石添在公司这片小小的天地里,也悄然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褚晓亮自然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平日里,褚晓亮总爱占些小便宜,偶尔蹭点业绩,或是蹭点饭吃。但在石添心中,他却是不折不扣的 “恩人”。初入公司时,石添犹如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是褚晓亮伸出援手,给予他宝贵的建议,引导他关注董超的工作方式,这才让石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实现了如今的巨大进步。所以,即便褚晓亮有些小毛病,石添对他始终满怀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美德,石添铭记着褚晓亮的帮助,这份感恩也让他更加珍惜这份友谊。
马志强,也是石添在公司的朋友之一。此人性子粗犷,情商略低,说话常常不经过大脑,有时难免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人。可他没有丝毫坏心眼儿。在工作中,他也会尽力帮助石添,虽然有时方式不太恰当,但这份真诚的心意,石添能真切感受到。因此,在石添心里,马志强也算是值得交往的朋友。真正的友谊,往往不在于形式和言语,而在于那份真诚的心意,马志强的真诚,让石添接纳了他这位朋友。
然而,在这些朋友中,最让石添看重的,当属梁文斌。梁文斌与石添不在同一个部门,他担任库房主管一职。每次公司给客户备货,都由他经手操办。梁文斌平日里总是一副严肃的模样,石添从未见过他展露笑颜。但正是他这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打动了石添。在备货过程中,梁文斌总是一丝不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提前发现并解决了许多工作上的疏漏。他就像公司业务流程中的一道坚固防线,确保了货物的准确配送和及时供应,为石添和同事们省去了许多麻烦。这种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让石添对他钦佩不已。
尽管梁文斌在工作岗位上展现出一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模样,仿佛是一座不可撼动的冰山,让人不敢轻易靠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旦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脱下那身象征职责的工作服,他便如同换了一个人,愿意积极参与同事们组织的 AA 制聚会。这个饭局其实很简单,都是普通的啤酒和下酒菜,时间也不长,大概两个小时就散,绝不耽误明天的工作。
整个公司算下来有二十几号人,其中有那么七八个人,养成了一种特殊的习惯。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后,他们便会相约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小酒馆里,放松身心,小酌几杯。这家小酒馆虽不大,却弥漫着温馨的氛围,昏黄的灯光,古朴的装饰,以及空气中飘散着的淡淡的酒香,都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每次聚会时,人数似乎永远都难以固定下来。有时是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时则是七八个人全部到齐,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回荡在酒馆的每一个角落。但无论人数如何变化,参与者始终都是这七八个人中的成员。
石添起初对这个小团体并不了解,是在褚晓亮的热情带领下,才逐渐融入其中。记得第一次参加聚会时,石添还有些拘谨,不太适应这种轻松随意的氛围。但在褚晓亮的介绍和大家的热情招呼下,他很快便放松下来,与大家畅聊起来。从那以后,石添也成为了这个小团体的一员,和大家一起在工作之余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情谊和轻松时光。
在小酒馆,他们不再是职场上各司其职的同事,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生活中的烦恼,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在这一次次的聚会中逐渐拉近。
最让人期待的重头戏,当属梁文斌讲笑话了。单说梁文斌和笑话这两件事,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毕竟,在聚会中讲笑话是再常见不过的娱乐方式了。然而,梁文斌讲笑话时总是一脸严肃,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仿佛在讲述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那一本正经的神态,与他即将说出的诙谐幽默的笑话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语气平稳,没有一丝起伏,就像在汇报工作一样。可从他嘴里蹦出的一个个字句,却充满了趣味和笑点。
大家往往一开始还能勉强保持着表情,可随着笑话的推进,那幽默的情节和巧妙的表述,如同无形的手,轻轻挠着大家的心窝。渐渐地,有人开始忍不住轻笑出声,随后笑声如同传染病一般,在人群中迅速蔓延开来。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甚至笑出了眼泪,肚子都笑疼了。
然而,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中,梁文斌却始终保持着他那副严肃的模样,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他就像一个局外人,看着大家被自己讲的笑话逗得如此开心,却不为所动。讲完笑话后,他只是静静地拿起酒杯,独自喝着酒,仿佛刚刚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的这种反差,让大家越发觉得有趣。每次聚会,大家都期待着梁文斌能再讲几个笑话,让大家开怀大笑一场。而梁文斌也似乎很享受这种给大家带来欢乐的方式,尽管他自己从不表露出来,但从他每次都愿意讲笑话的举动中,大家能感受到他对这个小团体的喜爱和融入。生活中的这些小乐趣,如同繁星点缀着平淡的日子,梁文斌的笑话,成为了这个小团体聚会中独特的亮点,也让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和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