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诩澄恨恨地骂了一句:“忘恩负义,眼皮子浅的东西!”
“三哥!”孙诩湛不满的看了孙诩澄一眼,见他不吭声了,这才看着李牧桓说,“人各有志,我们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吧。”
他知道为什么父亲会容忍周家资助钱宝瑞,也容忍钱宝瑞在塾学偏心周廷旭,终究还是因为资金问题。
安远塾学并不是只有孙家一个东家,安远镇有点家财的几家都投入了金钱,周家只是其中之一。
孙家在里面虽然占了五成分子,但其它几家的分量也不轻,如果几家联合起来退出去,孙家就得焦头烂额,不好收拾。
主要原因是因为办学太烧钱了!
安远塾学分初级班三年、中级班两年和高级班一年,现有三百多名学生,十几名夫子,每年虽然都收有学费,但相对于塾学庞大的支出,却杯水车薪,为此塾学压力很大。
主要就是父亲坚持对贫家子弟几乎不收费,或者少收费,导致塾学入不敷出,不但没有盈利,每年还亏损不少,最后没办法,另外几个东家威胁要退出塾学,父亲这才有所妥协,不再无偿接纳贫家子弟,或者按规矩收些费用了。
孙家也就是二哥孙诩淦接手家族的生意后,家里情况才有所好转,总算可以喘口气,放在以前,到了年底,府里总是捉襟见肘,连年都过不好。
当然,孙家这些情况,如果不是孙家核心子弟,或者不稳重的嫡子,都不能知晓底细,三哥因为性情比较急躁,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这些情况也都瞒着他。
因此,在外人眼里,孙家还是那么光鲜亮丽,那么财大气粗,这也是没办法,有时候,必要的虚荣还是要讲的,毕竟这个世道还是看表皮的时候更多。
这次带来的弟子中,李牧桓所在的李家,周廷旭所在的周家,杨昌霖所在的杨家,喻重稼所在的喻家都是东家之一,基本上东家都有子弟过来,东家其他的子弟,要么孩子小,要么不争气学的差,没能入选,父亲这才将他得意的几位弟子,比如傅天佑等人都带了过来。
李牧桓家虽然也是东家之一,但李家历来和孙家走得很近,也是主动资助塾学的第一家,李牧桓也感恩孙嵩闰对自己的栽培和看重,因此和孙家子弟相处的像是一家人,彼此说话也很亲近。
此时,见孙诩湛不欲多说,李牧桓也没多耽搁,便出门去他们屋子了。
这次住宿孙记客栈,傅天佑他们四个老同窗住在一屋,孙家三位子弟孙诩澄、孙诩湛、孙诩耕和何玖荣住一屋,周廷旭、李牧桓和钱泽源、钱泽鑫住一屋。
何玖荣今年十六岁,是贫家子弟,据说家里穷的都没衣服穿,入学时孙嵩闰只象征性的收了二百个大钱,还是父母求爷爷告奶奶跟村里人借的,因此,何玖荣自从入学起,学习就非常刻苦,平日也循规蹈矩,这次来的学子中,他是唯一一个始终保持沉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