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们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耽误学习的。”
钟思苓鼓起勇气解释道,她的眼睛里透露着坚定和执着,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清晰。
“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
你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要想。”
班主任不容置疑地拒绝了她们,那坚决的态度就像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
最终,钟思苓她们不得不放弃参加比赛。
那一刻,她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她紧握着拳头,心中的愤怒像是即将喷发的火山,但却只能无奈地压抑着。
她不明白,为什么学校只看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技创新比赛难道不比那些枯燥的考试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吗?
在她看来,那比赛就像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而现在自己却被强行拉了下来。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钟思苓渐渐变得沉默寡言。
曾经那个在校园里蹦蹦跳跳,满脸笑容,和同学们欢声笑语的她不见了。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就像一只失去了活力的小鸟,对生活也失去了热情。
她每天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在那堆满书本的书桌前,眼神空洞,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学习机器。
她的父母发现了她的变化,却只是简单地认为她学习压力太大,于是给她买了更多的补品,什么补脑的鱼油、营养丰富的蛋白粉,还有一本本厚厚的辅导资料,催促着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却没有真正去探寻她内心的想法。
高二下学期,钟思苓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课堂上,她好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老师的讲课声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她的思绪飘得很远。
她对学习越来越厌恶,那曾经充满知识魅力的书本此刻就像一个个面目可憎的怪物。
班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那办公室弥漫着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
班主任满脸怒容地说:“钟思苓,你最近是怎么回事?成绩怎么下降得这么厉害?你知不知道现在已经高二了,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你这样下去怎么行?”
班主任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荡着,带着不满和焦急。
“老师,我真的很累,我不想再这样学习了。”
钟思苓低着头,小声地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力。
“不想学?你不想学能做什么?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去扫大街。
你看看那些没有文化的人,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难道想成为那样的人吗?”
班主任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表情更加严厉,那些话语就像沉甸甸的石块砸向钟思苓。
钟思苓没有说话,她知道和老师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在老师的眼里,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的未来,其他的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蜘蛛网困住的昆虫,挣扎也是徒劳。
回到家后,钟思苓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发出了压抑的哭声,最后变成了放声大哭。
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孩子,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冷漠。
房间里那熟悉的一切此刻都像是陌生人般陌生,没有人理解她,也没有人关心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她看着墙上自己小时候画的画,那些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作品,画面上色彩斑斓的色彩仿佛还能映照出当年那个充满梦想的自己,如今却像是在嘲笑她的无能,她的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就在钟思苓感到绝望的时候,她偶然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名为《教育的目的》的书。
那本书安静地躺在书架的角落,好像在等待着她的发现。
这本书是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着,她轻轻翻开那有些泛黄的书页,书中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那一行行充满智慧的文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她黑暗的心灵角落,她如获至宝,坐在图书馆安静的角落里,她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心中渐渐有了一丝光亮。
她开始反思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她发现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就像工厂里冰冷的机器能够高效地生产出千篇一律的零件一样,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学生们就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按照同样的标准塑造,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
她觉得自己就像流水线上即将被定型的一件产品,却有着一颗渴望挣脱模具的灵魂。
钟思苓决定不再这样沉沦下去,她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她开始偷偷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重新拿起了画笔。
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画布上,她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情感和想法,都通过画笔在画纸上流淌,像是被释放的精灵找到了归属地。
然而,她的这一行为很快就被父母发现了。
一天晚上,父母在整理她的房间时,当他们看到床底下的绘画工具和画稿,那一瞬间,空气好像凝固了。
“思苓,你怎么又在画画?
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画画没有任何前途,你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母亲生气地说,母亲的脸上带着不满和担忧。
“妈,我喜欢画画,这是我的梦想。
我不想再为了考试而学习,我想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钟思苓坚定地说,她的眼神勇敢地迎向母亲的目光。
“梦想?梦想能当饭吃吗?你看看那些画家,有几个能出名的?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拿什么来实现你的梦想?”
父亲也在一旁严厉地说,父亲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钟思苓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她第一次如此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不满。
她涨红了脸,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她告诉父母,她不想再按照他们的期望去生活,她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父母被她的态度震惊了,他们没想到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会变得如此叛逆,就像是熟悉的小绵羊突然变成了有刺的刺猬。
从那以后,钟思苓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张。
但她依然坚持画画,在那个属于她的绘画小天地里,她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同时,她也努力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她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也不想让父母太失望。
她开始利用互联网学习绘画知识,在网络的浩瀚海洋里,她寻找着各种各样的绘画教程和大师的作品,汲取着成长的养分。
她还参加一些线上绘画比赛,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但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锻炼,她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快乐和自信,那些自信就像星星点点的烛光,慢慢汇聚成一团温暖的火焰。
高三的日子过得很快,像白驹过隙一般。
转眼间就到了高考的前夕。
钟思苓在紧张备考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绘画梦想。
那堆成小山的书本旁边,偶尔也会露出她的画具。
她决定报考一所艺术院校,虽然知道这条路会很艰难,就像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但她还是想试一试。
高考结束后,钟思苓的成绩并不理想,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沮丧。
她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绘画作品,犹如战士拿着自己的武器,报考了几所艺术院校,并参加了专业考试。
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她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
每一个清晨醒来和夜晚入睡之前,她都会想到那封可能到来的通知书。
终于,她收到了一所知名艺术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父母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他们的眼神里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绪,既为女儿感到高兴,又有些担心她的未来。
“思苓,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我们也不再反对。但是你要记住,以后的路还很长,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此刻他的声音里多了几分理解和包容。
钟思苓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在离开家去上大学的那天,她望着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心中感慨万千。
那熟悉的大街小巷,曾经无数次走过的校园小径,都像是在诉说着她成长的故事。
她就像一只终于破茧而出的蝶,虽然经历了痛苦和挣扎,但却迎来了自由和新生。
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一定能够在绘画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而她所经历的这一切,也将成为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时刻提醒着她,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