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3章 挣工分(1/2)

两个多小时后易立东坐着晃晃悠悠车子来到了南华公社,检查过车票之后就下车了。

这个时代下车的时候也要检票的,买到哪里的票就只能坐到哪里,没有后门可以下车,只有一个门可以下车。

你们没有看错四五十公里走了两个多小时,这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快的车了,毕竟郊区停靠的站点比较少,也就是这一道上的各个公社停一下。

易立东在车上也询问了一下车子都是什么时间回四九城,据售票员说这个路线是新开的,因为这整个区都是今年并入到四九城的,这条路线开了没有几个月,每天只有两趟车,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坐不上只能等明天了。

易立东下车之后没有在公社多待,因为没啥好看的就两条街,卖东西的都没有两家,和四九城根本没办法比,要是没去过城里的小孩来到公社可能觉的稀罕,但是易立东可是见识过繁华的人,哪能看上这个,再说了原来也来过没啥新鲜的。

易立东直接奔着易家村走去,易家村在南华公社的西边距离水库不是太远。

在易立东的不多的记忆里,以前夏天的时候他和易小春再加上同龄的几个男孩子,可没少在水库里面洗澡抓鱼。

这也就是冬天了,要么两人还去不了四九城,最少能在水库里面整点鱼吃,说实话这两年易小春兄妹没有饿死还得主要感谢这个水库呢!

出了公社没有走多远,就都是庄稼地了,看着眼前稀稀拉拉的麦苗就可以知道收成肯定好不了,就是没有旱涝的影响也收不了多少粮食。

当然这也不是管理这块地的人不认真。

这时候的地种粮食可不是和后世似的,一亩地能收个一千多斤的粮食,现在的土地没有化肥全靠农民自己的农家肥。

现在的也没有机械没办法实施精耕细作,都是肩挑手扛的,一个正儿八经的壮劳力一天也摆置不了多少的地。

再加上农民在使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施肥、灌溉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虽说没有撂荒的地,但是人少的根本照顾不过来。

当然最主要的是现在的种子不行,产量没有那么大,再加上没有农药这一块,加上病虫害等待的因素吧。

易立东印象中今年小麦收成也就是一亩地200斤左右吧,就这还是好的呢,当然这里说的是实际产量。

再加上要上交一部分公粮,这个年代的人很淳朴,交的公粮的是自己打得最好的粮食,颗粒饱满的都交上去了,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不过今年开始吃大食堂了,这些以后都是队上交到公社,社员只拿工分就行。

这就要说道这个时代的农村不是以村为集体的,而是是“生产队、大集体”的年代,农村形成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管理模式,村子是一个生产大队,再划分出几个生产小队,像易家村那样的大村子,划分出了4个生产小队,也就是最小的生产单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