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我常常羡慕你,有那么多人的保护。”
“我小时候一直想当个理想主义者,可惜后来......只能活得像个工具。”
“你说张凡有没有真正信过谁?”
林诗雪每次看到这些消息,都久久无言。
她甚至开始反问自己:
“张凡对我,是信任,还是利用?”
赵玉茹悄然联系上“曦光日报”的副主编李编辑。
此人曾是她在燕京大学的新闻系学弟,早年追求过她未果,现在是曦光宣传系的二号人物。
“李行,我要一篇文章。”
“主题是?”
“讲一个被误解的女人,如何在被边缘的角落,重新燃起希望。”
“是讲你?”
“不是。”
她轻轻一笑,眼神冰冷:
“是讲,制度的不公。”
“以及一个英雄视角下,被牺牲的副本。”
李行犹豫片刻,终究点头。
三日后,一篇名为《她在废墟中种下玫瑰》悄然上线。
文中没有提及“赵玉茹”三个字。
却句句影射,字字刺心。
文章在曦光内网悄然刷屏。
张凡虽未表态,但安若雪已经注意到。
这一步,才是赵玉茹真正的杀招。
她联系上了曦光前任副部长,唐守仁。
此人因“作风顽固、理念过时”被张凡亲自免职,现居北区郊外,闭门谢客。
赵玉茹带了一壶酒,亲自登门。
唐守仁冷冷一瞥:“你是来试探我,还是清理我?”
赵玉茹微笑着坐下:
“我来,是想替你正名。”
“你曾说过,曦光城该是法治之城,而不是某个人的意志之地。”
“现在,愿意再说一次吗?”
唐守仁眼神微动,沉默良久,终于点头。
“我老了,但我还不瞎。”
“我能看出,张凡......越来越像皇帝了。”
赵玉茹举杯,淡淡一笑:
“那就请老先生,为这座王城,种下一颗法的种子。”
夜深了。
赵玉茹拿着通讯器。
“织网计划,第一阶段完成。”
“接下来,就看张凡有没有胆子,面对他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裂缝。”
她语气温柔,却如毒蛇吐信。
曦光历4月12日,清晨6点。
赵玉茹站在北区高楼的会议室内。
一份密封文件被她亲手递交北区办事处。
联名人:赵玉茹、唐守仁、刘启东、安娜,等共计27人。
标题:《关于曦光治理预警建议》。
这是一份“非正式弹劾信”,却比正式更致命。
它没有直接质疑张凡的合法性,而是以“制度优化建议”的形式。
提出对曦光城主权限不受制衡等问题的担忧。
它没有控诉,却处处影射。
它没有攻击,却字字带刺。
而最关键的是。
这份文件,不是赵玉茹自己递交给张凡的。
她安排人,绕过核心信息渠道,转交给了林诗雪。
林诗雪犹豫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还是放入了张凡办公室的盒中。
与此同时,赵玉茹暗中联系“曦光公民论坛”。
安排匿名用户提前泄露“部分建议内容”,引导舆论发酵。
“曦光是否太依赖张凡一个人?”
“他是救世主,但救世主也不能没有监督吧?”
“赵玉茹真的是个被牺牲的角色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