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接过竹简,惊讶地翻阅:“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这真是妙极了!简单明了,易学易记,确实适合启蒙。”
“还有这个'千字文',”袁尚又取出另一卷竹简,“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韵文,既可学字,又可明理。”
徐庶越看越是赞叹:“主公才思敏捷,这等读物若能推广,必将使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识字读书,从根本上改变世家大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袁尚收起竹简:“这些还只是构想,需要进一步完善。待改革稳步推进后,我会着手建立官学,推广这些读物,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主公高瞻远瞩,此乃千秋大计!”徐庶由衷赞叹。
袁尚摆摆手:“眼下,还是先把改革的基础打牢。今日下午,我想去视察一下工坊、钱庄和商会的运转情况,你陪我一起去吧。”
“喏。”
午后,袁尚换上一身简朴的衣衫,带着徐庶和几名侍卫,来到了邺城东郊的一处大型工坊。这里原本是崔家的一处铁器作坊,现已改为官营,专门生产农具和日用品。
工坊内,数百名工匠正在忙碌。有的打铁,有的铸造,有的组装,井然有序。袁尚走进一间打铁房,只见几名工匠正在锻造曲辕犁的犁头。
那工匠正自顾自喘气,闻声抬头,见来人虽衣着简朴,但气度不凡,身后还跟着官员模样的人,心中一凛,待看清是常在城中布告上出现的安平候袁尚,更是吓了一跳,慌忙放下手中铁锤,躬身行礼:“小人拜见安平候!小人不知安平候驾到,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袁尚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我只是随意看看。你在此处做了多久了?”
工匠连忙答道:“回主公的话,小人祖上三代都是铁匠,以前就在此地为崔家效力,打铁已有十多年了。”
“哦?”袁尚来了兴趣,指着那犁头,“那依你看,如今这工坊,比起崔家掌管之时,有何不同?”
工匠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似有感慨,又似有些后怕,他定了定神,声音洪亮了几分:“那可真是天壤之别!以前给崔家干活,说是工匠,其实跟奴隶差不多。一天干足十个时辰,从鸡鸣干到掌灯,稍有怠慢便是打骂。工钱更是少得可怜,还时常被管事克扣,一家老小勉强糊口。”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笑容,指了指周围:“如今不同了!大人接管工坊后,定了新规矩,每日只需做工六个时辰,做六天还能歇一天!工钱不仅足额发放,还比以前翻了一倍多!吃食上更是没得说,以前是糠麸野菜,现在时不时能见荤腥!弟兄们身上都有劲儿了!”
旁边一位正在打磨犁铧的年轻工匠也凑过来说道:“是啊大人,以前崔家的管事凶得很,动不动就拿鞭子抽人。现在坊里的管事待人和气,若是有事,还能请假。前些日子俺家里老娘病了,管事还特批了三天假,预支了半月工钱让俺回去照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