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旌旗招展,铠甲鲜明,刀枪映日,气势恢宏。沿途百姓夹道相送,欢呼雀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袁尚骑着白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目光坚毅,神采飞扬。经过广宗城,下曲阳的重建和仁政推行,民心已然归附,百姓对袁尚充满了敬爱和拥护。
队伍行进缓慢,一路之上,不断有地方官员前来迎接,献上肉食,慰劳大军。袁尚一一接见,态度谦和,言语得体,更是赢得了地方官员的赞誉。
数日后,队伍抵达洛阳城外。远远望去,巍峨的城墙,高耸的宫阙,无不彰显着这座古都的庄严和繁华。洛阳城门洞开,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场面盛大,远超袁尚的预料。
城门外,早已聚集了无数官员和士绅,为首的正是司空张温、太尉崔烈等朝廷重臣,以及袁逢、袁隗等袁氏族人。此外,还有无数洛阳城内的权贵豪门,争相前来迎接,场面之隆重,堪比帝王凯旋。
袁尚勒住马缰,看着眼前这阵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看来,这洛阳城内的权贵们,比他想象的还要“热情”得多。
张温、崔烈等人迎上前来,笑容满面,拱手施礼:“恭迎车骑将军凯旋!”
袁逢、袁隗等袁氏族人更是激动不已,纷纷上前拉着袁尚的手,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显甫,你这次可是为我们袁家争光了啊!年纪轻轻,便立下如此功勋,真是虎父无犬子!”袁逢满脸欣慰,拍着袁尚的肩膀,赞不绝口。
“是啊,显甫,你做得很好,我们袁家后继有人啊!”袁隗也捋着胡须,连连点头,眼中充满了骄傲。
袁尚一一回应,态度谦逊,言语得体,既不显得倨傲,也不显得谄媚,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子弟的风范。
洛阳城内的权贵们,更是争相上前与袁尚攀谈,恭维之词不绝于耳。
“早闻都亭侯少年英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气度非凡啊!”
“车骑将军年纪轻轻,便能平定黄巾之乱,真乃国之栋梁,社稷之福啊!”
“袁将军文武双全,才华横溢,将来必定前途无量,我等敬佩不已!”
袁尚面带微笑,一一回应,心中却一片清明。这些权贵们的恭维,不过是看在他袁家的背景和如今的权势罢了,真正有多少真心,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就在众人簇拥着袁尚,准备入城之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蔡府的人来了!是蔡邕大人和蔡琰小姐!”
人群顿时分开一条通道,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帘掀开,一位须发皆白,气质儒雅的老者,和一个容貌清丽,气质脱俗的年轻女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正是当朝大儒蔡邕,以及他的女儿蔡琰。
蔡邕面带微笑,朝袁尚拱手道:“老朽蔡邕,恭迎车骑将军凯旋。”
蔡琰也盈盈施礼,声音清脆悦耳:“小女子蔡琰,见过袁将军。”
袁尚目光落在蔡琰身上,顿时眼前一亮。只见她眉如远山含黛,眼似秋水横波,肌肤胜雪,气质清雅,宛如空谷幽兰,令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
袁尚连忙还礼,语气温和:“蔡公客气了,尚不过是尽匹夫之责,不敢当如此盛情。蔡小姐亦是才女,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蔡琰微微一笑,笑容如春风拂柳,令人如沐春风:“袁将军过誉了,将军平定黄巾,功盖天下,小女子仰慕已久,今日方得一见,才是三生有幸。”
两人目光交汇,彼此眼中都带着一丝欣赏和好奇。周围众人见状,更是议论纷纷,窃窃私语,眼神中充满了暧昧和八卦。
袁尚心中暗笑,这蔡琰果然名不虚传,不仅才情过人,容貌更是倾国倾城,难怪会被誉为洛阳第一才女。而蔡邕此番亲自前来迎接,恐怕也并非只是为了礼节,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意。
在众人的簇拥下,袁尚一行缓缓进入洛阳城。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挥舞着手臂,欢呼雀跃,高声呼喊着袁尚的名字,场面热烈,声势浩大。
袁尚骑在马上,接受着百姓的欢呼和敬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黄巾之乱,他不仅平定了叛乱,也赢得了民心,更在洛阳权贵面前,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然而,袁尚心中清楚,这仅仅只是开始。洛阳城,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也是各种阴谋诡计的漩涡中心。迎接他的,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还有更加复杂和残酷的政治斗争。
袁尚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而锐利。他袁尚,绝不会辜负这来之不易的荣耀,更不会在这乱世之中,轻易倒下。他的舞台,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