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想说道,“要不把你的饵料卖给我点吧?”他一直感觉这丫头准备的饵料有秘方,要不然每次咋就她一个人满载而归呢。
冯青青摆手,“饵料不卖,只卖鱼。”
就知道是这个结果,南岸也没有多沮丧,他说道,“把那两条最大的鱼杀好给我吧?”
冯国良一来就被妹妹安排杀鱼,本来还不乐意,听到冯青青说杀了鱼就有两毛钱拿,那还有什么犹豫的。
鱼杀好后,南岸直接付钱,冯国良抽出两毛钱,剩下的塞到冯青青手里,感觉到三小只眼巴巴地瞅着的目光,冯青青拿钱的动作一顿,认命地数出一毛五分钱分给三人。
小四小五熟练地把钱揣进兜里,韩朝阳却有些不知所措,两小只拉着他仔细分析,听完两人的话,韩朝阳立刻把手里的钱藏好。
“哇,青青,你钓鱼好厉害,我们请客正好差一道菜。”
冯国良带着村里的小孩提着鱼竿从他们新房子前走过,冯昭玉拉着自家侄子侄女也跟过来凑热闹。
他们以后要在村里生活,融入小朋友是最快的切入点。
冯招玉外祖是个小地主,只有她娘一个女儿,他们一家一直依附着外祖生活,后来外祖去世,留下了一些财产,他们家也算上小有积蓄。
政策变化,地主名声不好,作为地主后代的他们名声也受到牵连,冯四爷爷和冯四奶奶一商量,就决定回冯家村,而且冯四爷爷也有自己的私心,以前几个儿子都是跟着自家媳妇的姓,迁户口的时候可以顺便把姓氏改过来。
有积蓄,又有冯大爷爷的帮忙,事情办的异常顺利,不过怕被穷亲戚沾上,回来的时候,一家人特意把自己的旧衣服穿上。
第一印象太深刻,除了冯大爷爷两口子,其他人都不太想接收这一家人,借住的事情还是冯大爷爷强制安排的。
住了两天,冯昭玉就感觉冯建设家的生活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好,所谓的穷亲戚并不一定有他们认为的那么穷。
“那也富不了多少。”冯四奶奶有些不屑,“你爹说你二爷爷二奶奶都是佃农,佃农能有几个钱?”
他们老家有她爹留下的青砖大瓦房,要不是怕被牵连,她才不想背井离乡呢。
“可是,我有几次都看到小四小五在吃肉干。”冯昭玉不认同她娘的话,“而且他们住的是红砖大瓦房。”
冯四奶奶,“红砖大瓦房有什么稀奇,不一定打了多长时间的饥荒盖成?你是住过青砖大瓦房的人,眼界可不能这么低。”
冯昭玉慢慢被冯四奶奶说服,但是现在看到那么多鱼,她心里又有些不平衡了。
冯国良接话,“河里不都是鱼么?小姑姑想要,我可以把我的鱼竿借给你。”
冯昭玉摇头,“我也想钓,可是恐怕技术不行。”
“哦,那你可以用东西换呀?”
“不用了吧,咱们都是亲戚,你先借给我们,等以后我们网了鱼再还回去。”
冯青青呵呵笑,“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借鱼。不过借渔网的倒不少,小姑姑可以去村里借张渔网,撒几网,鱼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