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母,“好用,就是太贵了,咱平时用不到,但是等你家大洋去县里上高中,你想他了,可以打电话听听声。”
杨杏被逗乐了,“我真想大洋子了,我宁愿走几个小时去看他,也不花那冤枉钱。”
冯母,“那是县城,假如你家大洋子以后去了市里,或者去了省城,外省,你咋办,你也走着去,车费可比电话贵多了。”
杨杏砸吧砸吧嘴,认同地点头,“别说,还真是那回事。”随即她又反应过来,拍了冯母一下,“就你会说话,就我家大洋子那样的,能去县城我就满足了,还想着去省城,外省,他咋不上天呢?”
广播的声音响起,冯青青烦躁地把被子蒙到头顶上,自从,装了这个广播,村里的铜锣就闲下来了,村长再也不用扯着嗓子喊通知了。
现在都是在广播里喊两声,方便了村长,但是就是有点吵瞌睡。
十一月底冯父回来的时候,直接笑咧了嘴,给冯小四冯小五一人一个绿皮青蛙,让他们在院子里玩,就拉着冯母进屋,掏出一沓钱放在桌子上,冯母吓了一跳,急忙朝门外看。
冯父安抚道,“放心,我关好门了。”
冯母不敢去拿,小声问,“哪来的?”她得先确定一下来路正不正?
“想什么呢,上次咱闺女不是给我一块小石头么,让我拿到京市找个人看看,不对,不是石头,”冯父拍了拍自己的头,“那不是石头,还真让闺女说对了,那是龙涎香,就那么大点儿,卖了这么多钱。”
想想当时的情景,他也感觉像是在做梦。
他第一站先去了琉璃厂,听说那里专门卖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过人家都忙忙叨叨的,他没敢找人问,主要还是怕自己拿的东西不值钱,被人轰出去。
准备坐公交回去的时候,t他看到公交站旁边的有一个老字号药店,那会儿药店正好没人,他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进了药店的大堂。
“同志,你是看病还是抓药?”一个年轻的店员走过来问道。
“不看病也不抓药。”冯父憋了半天才憋出来这几个字,他为什么想着来药店问问呢,对,闺女说在她大爷爷的医书上看到过,能写到医书上,应该都是药材吧?所以看到药店,他就直接进来了,主要是药店里没人,丢脸也丢不到哪里去。
“那你走错门了?”店员问,“我们这里是药店,只卖药。”
“嗯,你们这里收物件么?”冯父执拗地把自己包里的小坛子拿出来问。
小坛子就是普通的小坛子,店员感觉还没他家的腌菜坛子精致,他以为碰到个脑子不清醒的,跑到药店卖古董,这是感觉他们好糊弄?不过他们老板正坐在角落里喝茶,他也不好直接把人轰走。
他吐了一口气,一脸平静地解释,“客人,要是卖古董,你得去琉璃厂,我们这里只收药材。”而且只收珍贵的药材。
“不卖古董,不是,没有古董。”冯父急的汗都出来了,“我卖的是香,龙...香。”
中间那个字他实在想不起来了。
“难道大哥说得是龙涎香?”冯父回头看去,就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手拿着一个小壶站在他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