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章 弥留之际(2/2)

与此同时,魏雯月开始暗中调查朝中那些曾与她勾结、为非作歹,或是反对嬴渠梁的势力。她深知,若不将这些毒瘤连根拔起,秦国便永无宁日。凭借多年在宫中积累的人脉与手段,她一点点地收集证据,将那些人的罪行一一记录在案。

一日,朝会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凝结成霜。魏雯月身着素服,仪态端庄地步入大殿,她向秦献公的空位行了一礼后,缓缓转身,目光如炬地扫视着群臣。“诸位大人,”她朱唇轻启,声音却如寒刃般锋利,“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有要事相商。我秦国近来历经波折,内忧外患不断,究其根源,乃是朝堂之上有一些奸佞小人,为一己私利,罔顾秦国国运,祸乱朝纲。”

说罢,她轻轻拍了拍手,侍从们立刻呈上一叠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罪状。“御史大夫赵大人,”她目光锁定一位面色苍白的大臣,“你收受他国贿赂,在朝堂上混淆视听,为他国奸细通风报信,可有此事?”

赵大人吓得双腿一软,扑通跪地,颤抖着声音辩解:“娘娘,臣冤枉啊,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

魏雯月冷哼一声,打断他的话:“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来人啊,将赵大人拿下,入大牢,等候发落!”

紧接着,她又接连指认了几位大臣,有的是因曾协助她陷害忠良,有的是在军饷一事上中饱私囊。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大臣们面面相觑,生怕下一个被点名的就是自己。

那些试图为同伴辩解的官员,刚一开口,便被魏雯月以“同党包庇”的罪名喝止。在她的雷厉风行之下,短短半日,朝堂便被清洗一空,换上了一批清正廉洁、忠心耿耿之士。

而嬴渠梁则在东宫之中,日夜研读典籍,与谋士们商讨治国方略。他深知,光靠清除朝中奸佞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之策,才能让秦国真正走向富强。他时常望着窗外的夜空,繁星闪烁,心中暗暗发誓:“秦国,我定不会让你再沉沦下去,必让你在这乱世之中崛起,重现昔日辉煌。”

再说那魏舒,见魏雯月与嬴渠梁母子齐心,整治朝纲,心中也是欣慰不已。她主动找到嬴渠梁,献上自己这些日子收集的一些民间贤才名录,柔声道:“太子殿下,如今秦国正值用人之际,这些贤才皆有报国之心,或能为殿下分忧。”嬴渠梁接过名录,仔细翻阅,眼中满是感激:“魏舒姑娘,多谢你。你为秦国所做的一切,本太子都铭记在心。日后若有需要,还望你能继续相助。”魏舒微微屈膝行礼:“殿下言重了,臣妾愿为秦国肝脑涂地。”

然而,朝堂虽经整治,却依旧笼罩在一片专治而恐怖的阴影之下。魏雯月之前的种种行径,让大臣们心有余悸,他们虽不敢明言,却在私下里议论纷纷,对魏雯月的动机仍存疑虑。每次朝会,众人皆谨小慎微,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便招来杀身之祸。

有一回,一位新晋官员在朝会上提出了一项关于改革赋税制度的建议,本是一番好意,旨在减轻百姓负担,充盈国库。可话还没说完,魏雯月脸色微变,目光冷峻地“你好大的胆子,刚入朝堂便妄图指手画脚,莫不是背后有人指使?”那官员吓得脸色惨白,扑通跪地,连连磕头求饶:“娘娘饶命,臣绝不此,只是心系秦国,一时莽撞……”魏雯月冷哼一声,并未当场发作,可那官员自此之后便如惊弓之鸟,再也不敢多言半句。

嬴渠梁得知此事后,心中忧虑更深。他明白,若要彻底改变朝堂氛围,让秦国真正焕发生机,不仅要推行仁政,还得慢慢改变母亲的行事作风。于是,他时常找机会与魏雯月谈心,旁敲侧击地讲述历代贤君以仁治国、广纳贤言的故事,希望能感化母亲。

魏雯月起初并未在意,可听多了儿子的劝导,心中也渐渐有所触动。一日,她看着嬴渠梁为秦国殚精竭虑的模样,轻叹一声:“渠梁,娘知道你是为了秦国好,娘也在努力改。只是这朝堂积弊已久,人心难测,娘不得不防啊。”

嬴渠梁握住母亲的手,恳切地:“母亲,儿明白您的苦心,但唯有让大臣们真心信服,他们才会为秦国拼死效力。咱们施仁政,他们感受到温暖,自然会拥护咱们。”

魏雯月微微点头,陷入沉思。此后,她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在朝堂上的态度,不再动辄疾言厉色,而是多听大臣们的意见,偶尔还会给予肯定与鼓励。慢慢地,朝堂上的氛围有了些许松动,大臣们也渐渐放下防备,开始畅所欲言,为秦国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母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秦国逐渐走上正轨。农田里,百姓们重新燃起了劳作的热情,期盼着丰收;校场上,士兵们刻苦训练,喊杀声震天。而秦国的未来,也在这一步步的变革中,绽放出希望的曙光,向着未知却充满可能的前路坚定地迈进。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