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1章 发展巴蜀(2/2)

所以他们现在不敢再闹什么乱子,都乖乖地为朝廷服务,君臣上下也呈现出一派祥和的场面。

所有人一致同意,又一致愿意出力,刘恒自然高兴,开始一一安排工作。

苏云将发展巴蜀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三年左右,第二个阶段是五年左右,第三个阶段就是长期的了。

第一个阶段,先拿出一部分钱来,修缮一下相对平缓的陈仓道和褒斜道,保证难民和百姓能正常迁徙到巴蜀地区。

同时还要拿出一部分钱来,给愿意前往蜀地的百姓安家。

除了无路可退的难民外,一般的普通百姓肯定不愿去道路艰险的蜀中。

因此就必须和当初边境上屯田一样,拿出足够的利益来,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前往。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大量的花钱安置,这个阶段朝廷几乎是大投入、零回报,每一笔钱的开支都让刘恒很肉疼。

但他知道,既然决定了要发展巴蜀地区,就必须全力拿钱支持云哥。

—————————————

最开心的肯定是巴蜀地区的官员,他们本来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官,现在朝廷大量的往这投钱粮,要往他们这建设,他们自然高兴的很。

苏云要的是绝对有能力又忠心的官员,因此换掉了一批巴蜀的官员,给那些还在任上的官员给予了警告。

其实只要认干的官员,苏云几乎就没有动,毕竟他们常年扎根在这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他们又熟悉这里,再换新官推行政策就相对麻烦一些。

第一波先调动了数万民夫,让他们先进入巴蜀地区开垦田地,修建房屋,保证迁进来的百姓和流民有地方住。

这一批调动民夫的钱,都是邓通和苏云捐的,二人分别给朝廷捐了50万钱。

苏云是产业多,邓通是有一座铜山不缺钱,想要多少钱自己铸就是。

要真搞经济战,可以把铸造的钱全部都流通到吴国去,把吴国的物资都换到朝廷手中来;

然后使劲铸钱使吴国通货膨胀,把吴国的经济市场给弄崩溃掉。

但苏云没提出来,因为邓通钱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一个操作不好要把大汉的经济给搞崩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

那些功二代们也没闲着,自愿到地方上安置流民和迁徙百姓。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如今朝廷上下齐心协力,对巴蜀的发展势在必得。

苏云是丞相,不能轻易离京,苏云就派贾谊到地方上监督。

贾谊在治安策中,就提到了这些年朝廷开垦土地的弊端,贾谊提出要专门发展一地的,只是没有想到发展哪里。

因为大汉是农业国,要发展农业,就必须有土地,但大汉的技术有限,一亩土地产的粮食是有数的。

要想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垦土地。

这些年,朝廷是漫无目的的开垦土地,不但没有扩大土地规模,反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与其漫无目的的开垦土地,不如专门发展一处地方,朝廷往那投入足够的钱粮,迁徙大量的百姓,全面扩大开垦的规模,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苏云发展巴蜀的想法,和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到的不谋而合,因此贾谊有经验、有想法,苏云就把他派到了地方上做总指挥。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