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满腹的锦绣文章,才能够随口一吐,便是这般的佳作。
不过,为了保护林火旺的个人隐私,以及确保《诗刊》下一期的神秘性,钱淑珍在报道当中,并没有提及林火旺的真名。
只用了他的笔名“海子”来替代,关于《一代人》这首诗的具体内容也没有提及。
而是做了一个预告,告诉所有看到报道的读者们,在下一期的《诗刊》上,主打诗将会是海子的一首新诗《一代人》,让大家敬请期待。
这一下,让这些吉省的文学青年们,一个个又兴奋和激动了起来。
“原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正作者是一个叫海子的农民,他又出新诗了,叫《一代人》,下一期的《诗刊》就能看到了。”
“真的?我太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这个钟跃进真该死,这么好的诗要是被他给霸占去了,就真的玷污了这首诗。
《一代人》会是什么内容呢?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令人温暖和心生向往么?”
“刚好我存够了钱,下一期的《诗刊》我一定会买,因为有我最喜欢的大诗人海子的新诗……”
……
像这样的对话,今天随着《吉省日报》的投递出去,在整个吉省境内,比比皆是。
大家都通过《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的报道,知道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后面的创作背景和真相。
对于钟跃进的唾弃!
对于林火旺笔名“海子”的更加崇拜。
尤其是,当大家从报道中得知,这是一首送给海子妻子的结婚礼物时,就更是让所有的文学女青年们彻底羡慕死了。
“海子的妻子,真的是太幸运了。能嫁给海子这么有才华的诗人。据说,她也不差,被誉为最美女知青。
一名下乡最美女知青,和一名才华横溢的农民诗人的结合,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作结婚礼物。
哇!想想就让人觉得浪漫不已呀!”
“好可惜呀!海子居然结婚了。那我岂不是没机会了。我都打算亲自下乡去一趟,寻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呢!
不过还好我之前没去,不然可能这次报道就变成了《一诗三命,李鬼横行警钟鸣》了。”
“这篇报道来得很及时,现在真的很多冒名顶替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知青,有些人的回城名额好像就被人顶替了……”
……
才不过一天的时间,这篇《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报道,在吉省内所引发的影响,就是巨大的。
不管是政府干部,还是企事业单位,或者是一些能看到《吉省日报》的知青们,都从这篇报道当中,看到了应该要“警示”的部分,并且引发了思考。
而像这样有代表性的文章,第二天影响力就扩散出了吉省,直接辐射到了全国范围内。
因为《人民日报》第一时间进行了转载,也刊登在了第二天的头版头条,一字未改,标题也还是非常吸睛的《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
如此一来,随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发出,钟跃进彻底被全国文学青年们,深深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而林火旺的笔名“海子”,则是正本清源,成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正的唯一作者,成为了全国文学青年们的偶像诗人。
甚至,因为他农民的身份,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来。
什么样的农民,才能写出这样浪漫的诗歌来呀!
一个如此有才华的农民,这反差感更是让许多文学女青年们痴迷起来。
她们无比羡慕海子的妻子,能收到这样一首诗当结婚礼物。
……
京城,总政话剧团。
龚雪刚昨天晚上的火车刚到,休息了一晚上后,神采奕奕地先跑到了门房大爷那,想要问问有没有自己的来信。
“咦?小雪!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又在等你那大诗人情郎的来信呀?”
在门房那张望的龚雪,被话剧团里的好闺蜜张蓉拍了一下肩膀,调戏般的笑道。
关于和大诗人钟跃进通信,并且互有好感的事,龚雪谁都没有告诉,只和闺蜜张蓉提起过。
张蓉当时也是一阵惊叹和羡慕,毕竟她也是文艺女青年,对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喜欢得不行。
不过,她就没有龚雪这么大胆了,居然敢这么直接的寄照片和信,向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表白。
在这个保守的年代,龚雪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容易让人诟病的。
张蓉很钦佩龚雪的勇气,还提出到时候钟跃进回京城了,陪她一起去看看大诗人长得什么模样。
所以,今天一大早来话剧团,看到龚雪焦急地在门房那,张蓉立马就猜到,她肯定是在盼钟跃进的来信。
“哎呀!蓉蓉,你这是要吓死我呀!”
龚雪回头一看,笑着说道。
“怎么样?有来信么?他不是说,年后就会调回京城,然后给你写信约见面么?”
张蓉很是八卦地问道。
龚雪却是一脸失望地摇摇头道:“没有来信,看来,他还没那么快回京吧!我再等等吧!”
这样的等待是非常熬人的,饱含着希望,却又遥遥无期。
然而,这个时候,张蓉却瞄了一眼门房大爷那,今天新到的《人民日报》,尤其是一眼看到了头版头条的标题《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立马感兴趣地叫道:
“秦大爷!《人民日报》给我看看呗!”
“蓉丫头,拿去!你眼神不错,今天这《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可有意思了。因为一首诗,害没了两条人命,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三条人命……”
门房秦大爷扶了扶老花眼镜,一边笑着将《人民日报》递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