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里刚开工,大队长那边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真的啊,这太好了,我们村也能用上电灯了。”张业成接到电话,得知现在县里要给村里通电,安电线杆,这下子可是高兴坏了大伙。
没一会儿,村里的广播就告知了大伙这个好消息,后天电力的人就要来装电线杆了,以后村里家家都可以通电。
“太好了,太好了,咱们也能像城里那样晚上也能像白天一样亮了。”
“是啊,有了电,就不用煤油灯了。”
村里人都奔走相告,约定好后天一起去栽电线杆,跟着去凑热闹。
李秀兰也得知了这个好消息,对她们来说确实是好消息,毕竟她们现在封口还是使用人工,这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不过没办法,张家湾此前还没有全面通电,要是私人去装电,要很大一笔钱。
栽电线杆的日子到了,工人们如期而至,村里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抱在怀里的婴儿,都跟着来凑热闹,年轻人都扛着锄头跟着一起挖坑,一根根电线杆种到了张家湾的土地里。
大车拉来了一个变压器,所有人都跟着帮忙,才将变压器架上去。
等到电线也随之拉起时,大家更是不敢呼吸,他们都听到了拉电工人的要求,一个个离得远远的,但是都伸长脖子看着。
历时几天,随着电闸的开启,一九八六年的春天,张家湾迎来了第一个大事件,全村通电,当村办公室的电灯亮起,守在原地的所有人呼声震天。
“太好咯,太好咯,通电啦,我们也用上电啦。”
“别丢蜡烛啊,要是停电了还有用呢。”
“臭小子,煤油灯都给我丢了,快点给我捡起来。”
“听说城里有卖电视的,也不知道咱们村什么时候能看上电视。”
“我刚刚去镇上买了一串鞭炮,咱们热闹热闹。”
笑容在每个人的脸上呈现,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国家充满感激。
“走走走,咱们回去看看咱家准备的大灯泡亮不亮。”冯四喜带着家玉跑回家,小心翼翼地伸手拉了一下一根挂绳上的开关,拉一下,啪嗒,灯亮了,又拉一下,灯熄了。
“好啊,好啊,以后家玉做作业,也不用凑近煤油灯了,国家好啊,还是国家想着我们这些老百姓,家玉,以后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哎,我要读书,报效祖国。”
这一晚,家家的灯都亮了起来,点点灯光照亮了所有人对未来的憧憬。
万东过完年就去了市里,市里的门面还差一点就装修好了,他也要去盯着把货架什么的都布置好,到时候就要开始铺货了。
李秀兰也开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生产和部署中。
大头今年过年可以说是风光无限,衣锦还乡的他,很快就吸引了不少羡慕他的小年轻,准备跟着他一起干,他从中挑出了几个机灵的,带着去省城干活。
三月一过,梨花的病经过医生的检查,已经痊愈,可以到学校上课了,两人回到家和家里人团聚后,梨花就要开始紧张的三个月的学习。
“梨花啊,别太累了,奶奶不希望你再把身体熬垮,尽力就行了,别太拼命。”奶奶好几个月没见到孙女,这会儿见她长圆润了不少,这才放下心来,殷切叮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