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惊诧莫名。
登基大典上,虽然汉王之名一笔带过,但对这位皇叔,新皇还是不吝封赏。
这才过了多久,风向就变了?
说叛变就叛变?
另外一些则是和汉王交好之流。
朱高煦好歹也曾是朱棣的爱子加爱将,当初也能和朱高炽掰掰手腕的存在,有人想投靠也不奇怪。
当他就藩之后,手头又不缺钱,被朱高煦糖衣炮弹攻陷的官员不在少数。
现在骤然听闻朱高煦造反,他们的腿都软了。
但还要强撑住,不能让人看出来,保持和周围的人一致,开始痛骂朱高煦。
朱瞻基高居龙椅之上,下面的众生相尽收眼底。
看着这些人的表现,是忠是奸,他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此次朱高煦狂悖忤逆,犯上作乱,朕意已决,将御驾亲征!”
不得其他勋贵抢任务,朱瞻基就主动把事揽了下来。
在上朝之前,他已经和内阁众人,还有以徐闻为首的勋贵集团商量过。
大家一致认为,此时朱高煦就是跳梁小丑,但实力虽弱,依旧有破坏力。
为了不让他有时间发展壮大,给山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必须从严从快处理这件事情。
皇帝提出由自己御驾亲征,众臣也明白,此次平叛不同于其他情况。
朱瞻基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要是此次讨伐,把朱高煦逼死。
换作是臣子,那史书上至少得记上一笔,名声上不好听。
但朱瞻基无所谓,他乃天子,天生就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在朱瞻基面前,汉王哪怕是身死,也是咎由自取!
“臣愿为陛下马前驱。”
越王徐闻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这也代表着勋贵集团,还有文官集团,都坚定地站在朱瞻基这边。
“臣愿往。”
“臣亦愿往。”
众臣纷纷表态,整个朝堂在这一刻空前统一。
大敌当前,谁要是稍微慢了点,事后可能就要被御史们抓住小辫子弹劾了。
军心可用啊!
朱瞻基在先前的碰头会上,已经取得徐闻和内阁地支持了。
但此刻全员支持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他接连下达旨意。
“越王徐闻随驾,为中军主帅,英国公张辅帅五军营,徐华率神机营,随朕出战!”
“其他军中参赞相关事宜,由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统领,并一同出征,此次出战,必荡平敌寇,将朱高煦擒于马下!”
在徐闻的带领下,群臣纷纷高呼:“荡平敌寇,擒于马下。”
大大满足了朱瞻基初为君王的成就感。
随后他还训斥道:“朕知道,这朝中不少人曾与朱高煦交好,与他暗通款曲,但朕决定既往不咎,从今日起,你等需与逆贼划清界限,如再有逆贼来往者,杀无赦!”
那些被点中的官员,两股颤颤,忙下跪以示忠诚。
朱瞻基这也算是给他们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