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越是对比,他愈是发现80年代初的木耳栽培技术落后,还真远远不如自己目前掌握的。
施秋晴坐在床边,拿起一本《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
翻开第一页,入目就是一大堆术语,让人头晕眼花。
种粮种菜还好理解,涉及到菌种原理啥的对一个只念过小学的村里姑娘而言就过于深奥了。
承安脑子真的好使啊,他就算从书上自学培育黑木耳的技术也能当专家,换成我就不成。
施秋晴合上那本《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连带其他几本书叠起来放到床头,继续给许承安收拾房间了。
……
有摩托车进城就是方便,一个小时后,许承安便来到了城里的国营百货商店。
把车子停靠在门口,直奔电器区的音响架子。
进口功放功放价格极贵,许承安年前已经入手一套了,得几千,能换套砖石房,一般人还真买不起,不过那音质确实没话说,就算后世很多人都是老功放的发烧友,还有人高价收。
村委会的广播系统对于音质要求不需要那么高,只要功率够大够响就行,于是整套国产的,一千多块搞定。
除了功放,再整四个大喇叭就差不多了。
屯子不算大,总共也就上百户,村民们的家分布得也不是很零散。
村委会位于村中央,四个大喇叭分装房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oK。
最后买点线材,和给施秋晴施秋玲捎的小礼物,许承安就撤了。
回到屯子,来到村委会,老支书和工作人员们早已等待着了,当下指挥众人把功放和喇叭搬下车。
村委会还是第一次搭建这种广播系统,工作人员都不懂怎么弄,但是这玩意许承安熟。
前世他也是老功放的发烧友,就喜欢这种八九十年代的音响,调音风格有味道,而且年前家里还买了套进口音响。
许承安下了车,亲自教几个工作人员如何布线,又如何进行调试。
一切弄好,却还不能马上试用,因为这会是午后,很多村民可能正在睡午觉,放大喇叭就扰民了。
一看才一点多,许承安便先回家了。
音响基本已经调好了,到时老支书直接试音就行,应该不会有啥问题。
……
下午两点半,屯子里的人们刚午睡起床没多久,就听到了村委会那边传来的大喇叭的声音。
“喂,喂,我是村支书赵卫民……”
“咱屯子新装了广播系统,以后有啥事要召集各位村民,就用大喇叭通知各家各户了!”
“如果村民们有啥急事,也可以用大喇叭!”
“在这里郑重感谢许承安许知青,这套广播系统是在他的大力资助下搭建起来的!”
“……”
当大喇叭试音的时候,许承安正在房里,隔着墙也听得一清二楚。
有这几组大喇叭,以后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