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秀一行人自然没有去村长家。
他们这一大家子的人加起来十几个,真要是全跑村长家吃饺子,那场面得多壮观呐?
人家好客是一回事儿,但他们要真上门了,那就是他们一家子不懂事了。
粮食多珍贵啊?
他们家不缺粮食,不代表村长家不缺,更别提还是特意包的饺子。
好在宋启夫妇得知他们要回来了,早早将顾家收拾得干干净净。
炕也烧得暖烘烘的。
原本地窖里就囤着不少粮食,还都是空间里种出来的细粮,他们夫妻俩三年五载的都吃不完。
他们也给林秀秀一行人张罗了饺子,满满五大屉的饺子,瞧着场面就很是壮观。
一大群孩子热情地喊着“爷爷奶奶”,直叫的老两口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他们虽然经历了这么一遭,但在前进生产队这几年并没有受到什么挫磨。
再加上二人时不时跟着下地干活,又有时行知给他们调理身体,精神头还真不比从前差到哪里去!
大抵就是无事一身轻吧!
吃饭的时候,他们大致了解了一下这几年生产队发生的事情,一切都在稳步朝前发展。
就是知青院那里时不时闹腾了一些。
就连他们老两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都能够时不时听到一些动静。
这些个小年轻,又都是读书人,还真不是啥省油的灯!
甚至在他们没有回来的这几年,还有人打起了他们顾家宅子的主意。
无非就是看见他们家房子盖得好,在生产队里算是独一份的存在。
瞧着又常年没有人居住,便以为是无主的存在。
眼馋罢了!
可惜那些个出头的人不仅没讨得了好,还被村长训斥一通,无论男女都被罚去挑大粪去了!
渐渐地,动歪心思的人也就少了。
其实这一趟回来,林秀秀发现生产队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因为药材的生意不愁销路,再加上大家团结一心,大多数人家都早已经建了新房。
他们队里大抵是整个黑省里头红砖大瓦房最多的生产队了。
最次的也是青砖瓦房。
偶尔有两户人家没有建新房,也不是手里头没有钱,而是在琢磨着让孩子先成家再建房子。
前两年下乡的知青,有不少听说都在生产队安了家。
嫁的嫁、娶的娶。
除了户籍依旧是在乡下,但日子过得还真不比在城里差多少。
吃过饭后,见宋启端着一盒蒸饺出门,林秀秀一行人也没多过问。
“娘,你跟香香先回房间休息休息,我跟阿琼去村长家坐坐。”
“成!”
“妈妈,那我们呢?我们干啥呀?”小宝问道。
“你不是想吃铁锅炖大鹅的吗?你自己去村里找伯伯婶婶们换吧!”
“好耶~”
小宝说着就往外头冲,临走还不忘拽着蛋蛋一起走。
其他孩子一个个的,也都跟在后头跑,嘴里喊着“哥哥姐姐等等我们呀”。
瞬间屋里就剩下当当跟圆圆两个孩子。
一个是懒得凑热闹,一个是眼巴巴看着她,眼里写着明晃晃的“我还想吃”。
拿了两块肉干给圆圆磨牙,姐妹俩连带着当当一起给拽出了门。
“妈妈,我困,我想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