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家那婆娘就喜欢四处打听事情,这村里能有什么事瞒得过她?”
话一出,众人顿时哄堂大笑。
“你这死鬼,又在这里说我呢。”
还没笑完,身后传来一道妇人的声音。
一看,正是这男子口中的婆娘。
男子一改先前嬉笑的样子,连忙解释道:
“胡说的,胡说的,别听他们胡说,我刚才正夸你呢。”
“哈哈哈......”
一时之间,整个宴席都大笑起来。
就连简秀都忍不住笑了。
不过他们说的没错,这次的后厨确实是从京城请来的。
因为除了定亲之外,还要成亲。
她秀起寒门能有今日,靠的都是张家村的村民。
有他们,她的作坊才更繁荣昌盛。
虽说作坊是她的,但简秀一直都知道,他们其实都是互惠互利。
没有他们,也没有今日的秀起寒门。
所以每年到年底,她都会给作坊里的工人一笔银钱,以作奖励。
而且后期她并不打算就只做作坊,她甚至已经想好了想要全面发展张家村,那就要带动这附近的经济了。
待她书院造好之时,她就要开始慢慢做宣传了。
不止宣传她的书院,还要宣传她的作坊。
......
一个月之后。
今日的张家村同样热闹非凡,不过今日不是谁定亲,也不是谁成亲,而是学院已经造好。
与作坊的名字不相上下,同样叫寒门,——寒门学院。
与此同时,简秀也宣布了两件事:
第一件便是,但凡张家村的孩子来寒门学院读书,不需要交任何束脩,只需要将自己的口粮交上来即可。
而这第二件事便是:寒门学院,无论男女都可以入学。
学院里不止设立了男女学院,还设立了文武学院。
学文不行,那可以来学武。
反正不放过任何一项人才。
包括琴棋书画,每一样简秀都找了夫子。
消息一出,别说张家村了,就是整个全涌县都沸腾起来。
因为同时简秀还宣布了,这寒门学院不为赚钱,只希望大顺朝的百姓都能够识字,能够明是非,辨真理。
更希望他们长大之后能够为大顺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能够将他们大顺朝推向更加繁荣的方向......
而这外村的村民束脩也很便宜,一年只需要二三两即可。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全涌县的人都惊讶了。
要知道,一般学院的束脩一年都要十几两,她这直接就二三两。
如此一来,很多村民只要咬咬牙还是可以将他们的送到这寒门学院来。
还有一个,那就这寒门学院是安宁县主与世子爷造的。
那可是相当的保障呀。
几天之后,简秀还公布了一个重大消息。
那就是但凡寒门学院里的学子,他们的宣纸只需要十个铜板一刀。
一刀便有100张,在外面买的话,至少得要两三百个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