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算吧”?
夏禹也不确定,毕竟自己老爸也没系统的上过课,大多是他的兴趣爱好。
“那挑一个镇纸”?
“下午再说吧,先吃午饭”。
“想吃什么”?
顾雪来了精神,自己在京城生活了这么久,也要展现出主人的一面。
“有什么推荐的吗”?
夏禹察觉到小妮子的主动。
“我想想哦..我还真知道一家”!
小妮子牵着夏禹往前走,这里有一家林教授推荐的。
当时《雨与雪》参加比赛,林教授就是选的这里和自己讨论文章。
顾雪踩着槐花簌簌落在青砖上的斑驳光点,裤脚扫过胡同砖缝里新冒的狗尾草。夏禹顺着力道跟在她斜后方三步远,看少女发梢在阳光里镀成半透明的琥珀色。
“就前面拐角那家私房菜”。她忽然转身,露出手腕上的银杏手链,“老板炖的茄鲞能尝出十七种果木香”。
“数量这么准确”?夏禹诧异,难道天底下真的会有发光的炒饭?
“我听老板这样和林教授说的,我吃不出来”。
顾雪不好意思的说道,不过是想说自己给他挑的一定很好。
夏禹嗅到空气里浮动的花椒炝锅的辛香,胡同尽头的朱漆门楣下垂着湘妃竹帘。顾雪熟稔地撩开帘子,檐角铜铃晃动的清音里,八仙桌上青瓷碗盛着冰糖樱桃,胭脂色的糖水映出两人并排落座的倒影。
人不算很多,彼此低声交谈中显示出一副悠然雅致。
可能这就是老京城所谓的地道吧。
两人挑了个拐角处坐下,夏禹发觉这露天的庭院设计的也别出心裁。
苏州有所谓的一步一景,这处庭院很明显就是依照这个思路设计的。
“老板说今天的茄鲞加了新釀的杨梅酒”。顾雪用筷尖戳破茄块上晶亮的糖壳,紫红茄肉里渗出带着果香的汁水。
“还有这个..”顾雪把嵌着松子的炸咯吱盒推过去,焦黄面衣裂开细纹。露出翡翠色的马兰头馅,夏禹咬下时听见酥脆的断裂声。
“杏仁豆腐也很不错”。小妮子又推过来一个。
“仅仅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那个肘子应该复刻起来不难”。
无论符不符合自己口味,夏禹都耐心的尝了一口。
“我觉得还是那个冰糖肘子更适合我,回去研究一下”。
“嗯?杏仁豆腐我觉得也很好啊”。
“那咱俩回淮州我试着做一下”。
“炸咯吱盒呢”?
“仅仅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不喜欢马兰头,如果是我要复刻的话,应该会换成其他的蔬菜试试,或许内馅一开始加上调味料会比较好..”
顾雪想到什么,噗嗤一声笑出来。
“笑什么”?
“还记得豆汁吗?
夏禹打了个寒颤,当时第一次送顾雪去京城时,两人在京城游玩了两天。
抱着不信邪的心态,夏禹特意买了一袋京城特产。
豆汁。
第一口两人都没咽下,夏禹犹豫半晌,开始往豆汁里加东西。
甜的,酸的,辣的都试了一下。
事实证明,只会越来越难喝。
“别提了,这种创新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现了”。
夏禹无奈道。
“不,我的意思是,无论你要做什么,我都会陪着你的”。
阳光忽然斜切过湘妃竹帘,把两人的影子钉在斑驳的砖墙上,顾雪望着影子里交叠的指尖。
小妮子托着腮,笑的眉眼弯弯。
“无论是酸甜苦辣,我都会陪着你尝试的”。
“就像当年,你陪着我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