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九州连成一片,六合同享一风,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低估了秦国,如果秦国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确实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这是荀子的真心话。
当年他游历秦国时,秦国的君主是秦昭王。
那时,尽管秦国强大,有白起这样的将领,对六国进行肆意征伐,但终究未能消灭六国。
后来,六国多次联合起来,尤其是信陵君那次大败秦国,更是证明了秦国并非不可战胜。
可惜,时光流转,随着秦国不断地攻打六国,胜利的天平终于在某一天完全倾向了秦国。
于是,韩国灭亡了,韩国的灭亡就像是一个开始,其他国家也相继被秦国所灭,到了今天,山东六国已经灭亡了五个。
与结果相比,这个过程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荀子不得不承认,如果秦国真的统一了天下,无论秦国在山东六国的名声如何,秦国确实已经完成了一项伟业!
但对秦国的敬佩是一回事,这并不意味着荀子就认同秦国的制度。
他继续说道:“我还是那个看法,商鞅变法虽然成功地将秦国打造成了一辆强大的战车,战车所向,六国纷纷屈服,但秦国重视刑罚和官吏管理,而忽视仁义,长期下去,终究会埋下深深的隐患……”
“目前,这个隐患尚未爆发,只是因为战争还未结束。
如果有一天战争结束了,秦国仍然重视刑罚和官吏管理,忽视仁义,百姓长期生活在高压之下,迟早会引发反弹……”
林天静静地听着荀子的这番话,内心不得不表示赞赏。
荀子确实是荀子,他一眼就看穿了秦国制度的缺陷。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行军功制,这使得秦国全民皆兵,以一国之力对抗六国,甚至即将消灭六国,但军功制有一个很大的弊端。
那就是必须有战争才能维持。
长久的战火,让这辆战车遍体鳞伤,隐患重重,只是由于战争的持续,这些隐患尚未爆发。
一旦世间再无战事,所有潜在的危险将瞬间爆发,这不仅仅是因为士兵们失去了战斗的机会和晋升的途径,更因为那些被秦国征服的国家的人们,无法忍受秦国严酷的法律,他们一直在默默忍受。
嬴政在世时情况尚可,毕竟他若健在,无人敢轻举妄动。
但一旦嬴政去世,那悬在百姓头顶的利剑消失,那些不满秦国严法的百姓将会立刻行动。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嬴政去世后,胡亥继位,没过几年,秦国便迅速灭亡。
而后来的汉朝,虽然在制度上完全继承了秦国,却能持续数百年,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汉朝废除了许多严酷的法律,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让他们有了喘息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如果能够生存下去,谁会想要反抗呢?
“荀子的话确实有道理,我也曾劝过秦王重视吏治而轻视仁德的隐患,但由于天下尚未统一,所以现在还不是改革的时机!”林天在心中闪过这些念头后,对荀子说道。
“哦?”林天的话让荀子感到意外,他没想到这位以武力闻名的阴阳家掌教,竟然有如此远见,看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