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实际上是视野的差异所致。
昌平君是根据嬴政过去的眼界来制定计划的,也不能说他错,在原本的历史中,他的计划确实成功了,但在遇到林天后,嬴政的视野发生了变化,他的计划,在前提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想要再次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征讨楚国,从南阳出发,向楚国发起进攻。
在灭韩、赵、燕三国的经验积累后,他对攻城略地的技巧极为熟练。
楚国地域辽阔,城池众多。
他并未急于一日之内连克数城,而是选择了稳步推进,毕竟秦军有六十万之众,无需其他策略,他就这样选择了一路平推,关键在于,楚国却无法抵抗。
这不仅是因为楚国贵族势力强大,各大贵族都养有大规模的私军,人心不齐。
更因为,楚国大将军项燕,已经失踪很长时间了。
楚国朝堂上,令尹李园指责项氏一族,声称项燕是因为害怕秦国伐楚,提前逃走了。
这让项梁、项伯愤怒至极,但他们实在难以说出。
当初在朝堂上与李园正面冲突后,他们的父亲项燕,为了楚国的未来,带着他们的兄长项超,前往秦国向昌平君求援去了。
秦国之途遥不可及,昌平君之立场暧昧不明。
项燕提出此议时,项梁、项伯等人纷纷表达了忧虑之情,但项燕却固执己见,眼见父亲如此坚决,他们也只能任由父亲踏上秦国之路。
项超因担忧父亲的安全,故自告奋勇,与父亲一同前往秦国。
这也使得项梁、项伯心中的忧虑稍减,项超向来以勇猛著称,有他同行,父亲应当无虞。
然而,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项燕和项超一去不复返,音信杳无。
项梁、项伯兄弟二人试图派遣项氏族人前往秦国寻找项燕的下落,却始终未能找到项燕的踪迹,而在表面上,项燕和项超前往秦国寻求昌平君的帮助一事,他们也不能向楚王和李园等人透露,一旦此事泄露,项燕将立刻陷入不利之境。
尽管如此,项梁、项伯二人仍然坚信项燕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
但在昌平君被罢相之后,他们的看法开始改变,逐渐感到忧虑。
昌平君被罢相一事,本应与他们无关,但由于他们急切想要找到父亲的下落,加之父亲前往秦国是为了寻求昌平君的帮助,他们对昌平君自然多了几分关注。
昌平君为何被罢相?
按照秦国的说法,是因触犯了国法,但嬴政的诏书中并未详述具体触犯了哪条国法。
项梁和项伯猜测,可能是昌平君与项燕的密谋败露。
因此昌平君被秦王罢相,这也解释了为何父亲和兄长会失踪,他们很可能落入了秦国之手。
如果这是真的,他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
楚国朝会结束后,项梁兄弟二人遭到李园的指责,却只能将愤怒深藏于心。
回到家中,项伯立刻对项梁说:“二哥,如果父亲他……”
项梁沉声道:“父亲是为了楚国,才前往秦国,继而遭遇不幸,现在父亲虽然不在,但我们作为儿子,必须守护好楚国。”
项伯点头表示同意,“是!”
在表达了决心之后,项梁又提到了另一件事,“当然,如果楚国真的无法保住,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一定要保护好羽儿……”
提到羽儿,项伯的眼神立刻变得坚定。
项超为了父亲的安全,陪同父亲冒险前往秦国,羽儿作为兄长的孩子,他们这两个做叔父的,自己的生死无所谓,但必须保护好羽儿。
楚国,云梦大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