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5章 摆什么臭架子(1/2)

女人们在家里做饭,男人们在院里抽烟聊天。

锯木头劈柴,做些体力活。

中午又叫来了老支书,大伙围坐在炕上,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

田二妮跟山西来的,这几天也适应了当地生活,吃饭的时候先喝几口醋。

“还是吃肉香,要是再来一块黄糕,那就更好了。”

众人一脸不解,头回听到这两个字,不知道话里说的是啥。

“黄糕是个啥?”

“是蒸高梁面吧?”

“净扒瞎,高粱面是白的,又不是黄的。”

几人猜了半天,也不知道说的是啥。

林北有那么几分印象,前世山西的朋友结婚,开车去吃过酒席。

当地有道主食叫做油炸糕,外边炸的金黄酥脆,里边包豆沙或者是蔬菜土豆丝。

由于头回吃,搁嘴里越嚼越黏糊,到最后都咽不下去。

“舅奶你说的是粟子对吗?”

田二妮连连点头 ,总算是遇见个能说明白的。

“对对,就是粟子。”

去到陌生的地方生活,都会怀念家乡的味道,年纪越大越是如此。

东北这边种水稻、苞米、高粱。

粟子这样的农作物,因为耐旱性强,是黄土坡上的特产。

意念进入系统商城,前阵子随着等级提升,又新增了许多作物种子。

谷子、高粱、大豆…

其中还真有粟子。

接着他手从兜里,掏出一把种子。

“这…这是黄米!”

田二妮一愣,她也只是随口说说,想不到林北真的有。

这两个字,瞬间让林北想起来,那位山西朋友经常挂嘴边的话。

量黄米…本地人才能听得懂啥意思。

“等开春的时候,我收拾块地种上半亩,到时候舅奶就能吃上了。”

“还是外甥能耐大,不像你那大舅,啥也兰不成!”

听着这些方言,林北都得挠头皮。

怪不得要提倡说普通话,光是一个市里就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方言。

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吃饭还得是大伙凑一起热闹。

下午三点半,一辆黑色羚羊道奇,驶入了老金沟。

能在这个年代开上小轿车,比后世开什么劳斯莱斯还要稀有。

大街上有几个老年人,正在晒太阳唠嗑,瞅见小轿车进了村,去了林家老宅那边。

秦德怀坐在车里,背靠着座位翘着二郎腿,目光打量着车窗外。

“还是跟以前一样,都是些吃不饱饭的土包子,成不了啥气候。”

车子开到了地方,他推开车门走下车。

十几岁来过老金沟,那会儿林家还算风光,家里摆放的瓷器古董,大部分也都见过。

其中有那么一部分,几经辗转落在他的手里边,其中最值钱的就是那三个汝窑大碗。

看上的东西,想尽办法也要弄到手。

朱二喜提前外边等候,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老厂长面前他连屁都算不上。

尽管冻的跟孙子似的,依旧是脸上带着微笑,表示出他的忠诚。

“老厂长您来了,收到消息我一直在这里等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