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命令下达,撤退的号角声响起,在战场上显得如此凄凉。那些正杀得眼红的士兵们听到号角,满心不情愿地开始后撤,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失落。
噶尔丹看着逐渐退去的士兵,心中暗暗发誓:“今日之耻,他日必报!”
大军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伤者的呻吟,死者的遗体,还有被鲜血染红的土地,都见证了这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
噶尔丹骑在马上,回头望着绒州府城,目光中燃烧着未熄的怒火。
他知道,这一退,未来的路将更加艰难,但他也坚信,终有一天,他会再次兵临城下,一雪今日之耻。
噶尔丹率领着撤退的大军,脚步沉重而仓促。队伍中弥漫着沮丧和失望的情绪,士兵们低垂着头,身上的血迹和尘土仿佛在诉说着刚刚战斗的激烈与无奈。
噶尔丹心中的怒火依然熊熊燃烧,他不断思考着这次失利的原因。是情报有误?还是自己的战术安排不够周全?一连串的问题在他脑海中盘旋,让他感到无比烦躁。
后方的粮草被烧,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将更加艰难。他们不仅要面对物资短缺的困境,还要时刻警惕敌军的再次袭击。
“加快步伐!”噶尔丹大声命令道,他知道此时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艰难地前行着。道路两旁的风景在他们眼中已失去了色彩,只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当夜幕降临,大军终于在一处空旷之地安营扎寨。噶尔丹独自坐在营帐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他阴沉的脸庞。
他明白,这次的撤退可能会让敌军士气大振,而自己的军队则需要时间来重振旗鼓。但他绝不会就此放弃,他要重新谋划,等待时机,再次向绒州府城发起进攻。
在这片寂静的夜色中,噶尔丹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今日的耻辱成为他日胜利的垫脚石。
昏暗的烛光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地图上的标记和线条仿佛是一道道难题等待他去破解。
突然,一名传令兵经过禀报疲惫不堪地来到了营帐中。他气喘吁吁,脚步虚浮,几乎是踉跄着走进来的。传令兵费力地从怀中掏出副帅李逸轩的书信,双手呈上。
噶尔丹迫不及待地接过书信,迅速展开阅读。当看到李逸轩已经攻下了洋州府城,并希望他率领全部大军尽快北上直逼京城的内容时,他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和兴奋。
“好!好!李逸轩不愧是我的得力副帅!”噶尔丹激动地说道,心中的阴霾顿时消散了不少。
但很快,他又冷静下来,开始重新思考局势。北上攻下京城绝非易事,需要周全的部署和充足的准备。
“来人!”噶尔丹大声喊道。
对着亲卫吩咐了几句后,亲卫连忙去传达命令,很快,几位将领迅速走进营帐,等待他的指令。
“李副帅已于昨天夜晚攻下洋州府城,让我们尽快北上,合力拿下京城。众位将领,你们觉得如何!”噶尔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将领们齐聚营帐,一场关于大军北上攻取京城的战略讨论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