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兄,听闻你博览群书,古籍典故无所不知,在下正想讨教一二!”陈济川拱手朝沈宁拜了一拜。
沈宁也向陈济川还了礼,忙摆手说道,“济川兄谬赞了,我实在担当不起。比起学问来,应该是我向你请教!”
今年的状元沈宁觉得很有可能落在陈济川的身上。
沈宁听说他来京就四处活络,拜访了徐泾、杨廷等人,为人处世圆滑,关系众多,并且实力也不差。
就是长得稍微有的不好看……要知道在殿试的时候,皇帝非常看中仪态,通俗地说,就是文章写得好还不够,还要长得好看!
此时陈济川对沈宁不免多了一些好感。
沈宁的肩膀被撞了一下,有些踉跄,所幸是身边的宋鹤卿拉住了她。
沈宁忍不住用手揉了揉肩膀,实在是被撞得疼了。她本来就骨架小,人又长得瘦。眉眼一皱,眼里竟然疼出了泪水。
她转头一看,又是这个赵春林!
赵春林是这次福建乡试的第一名,也是沈宁曾经在白鹿书院的同窗。
此人虽然有才,但是恃才傲物,老是瞧不起人。尤其是在他心中的小白脸一样的沈宁!
她又没惹他,干嘛老是来找她麻烦。
就算是再好的脾气也忍不住发作,真是欺人太甚!
还没等她发作,赵春林就轻蔑地看了她一眼,“有的人,运气好得了第三名,竟然还在这里显摆。”
赵春林就是看不惯沈宁那副老好人的样子,对谁都笑眯眯,实则根本就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以前在书院里读书的时候,整天跟那个宋鹤卿在一起,勾肩搭背,没个正形!
不过是仗着一副好容貌,以及年纪小,在书院的时候老师都偏爱他!这回连陈济川都勾搭上。
赵春林朝沈宁冷哼了一声。
宋鹤卿被他这声冷哼给激怒了,当下就要大打出手。
赵春林向来是看不上宋鹤卿的,这次宋鹤卿考中乡试也是祖坟冒了青烟。他料定宋鹤卿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他动手,理都没理宋鹤卿。
反而嘲讽道,“你不如好好收拾行李回泉州去,我看你考中的机会渺茫。还是不要痴人做梦!就以你的水平…”
还没等宋鹤卿动手,不远处就传来喧闹的人声。
陈济川匆匆拜别他们,随即就脚步匆忙地离开,朝人声处走去。
原本还在三三两两品茶、煮酒、论诗以及分享最新科考动向的考生,顿时就把目光聚焦在遥遥走来的那个人的身上。
那人儒冠青衫,一副读书人的打扮。见到那些想同他攀关系的人,也是彬彬有礼,丝毫没有仗着自己的身份就敷衍的意思。
当官的为了附庸风雅常常会参加读书人的集会。
但是像张熙朝这样的人忙于朝堂的人是没有心思理这些没有功名在身的人!
只有杨陵,喜欢跟人打交道。
杨陵,他爹可是今年的主考官,看他来了,众人都一窝蜂的涌向杨陵。
沈宁就说嘛,平常这些集会没几个人来,今日的集会倒是人山人海,好像全京城的考生都聚集在这里了似的。
杨陵来这里似乎只是走了个过场,没呆多久就离开了。
那么多考生围着杨陵,沈宁连个照面都没打。
这边宋鹤卿连凑热闹的兴趣都没有了,每次遇上赵春林那个家伙就要惹得一身气。
沈宁倒是不气了,看宋鹤卿神情恹恹,她知道其实赵春林刚才那番话踩到宋鹤卿的痛脚了。
沈宁说,“你别往心里去,赵春林就那样的一张嘴。我相信你,定能高中。”说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他。
宋鹤卿苦笑,“其实他说得没错,我自己的资质我知道。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也算是我的运气好。没事没事,举人也有官做。”
举人也可以做官,就是要等。
这回沈宁就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了,毕竟他把她要安慰的话都给说了。
而她也不是个会安慰人的。
时间转瞬即逝,从京郊集会回来后,两人再次陷入苦读。
平常漫不经心的沈宁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阳春三月,天玺三十三年的会试到了。
来自全国近三千名的举人里,唯有三百人能登上杏榜。
而在三百人中唯有几十人能成为进士。
前三甲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可以直接授官入翰林。届时金榜题名日,打马御街前,赴恩荣宴,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朝为田舍郎,暮作庙堂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