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不是那样的小孩,她用竖式算完了四道不进位的笔算加法以后很快就抽象出“需要知道二(1)和二(3)的人数;用加法计算”的答案。
图中显示二(1)班的人数是36人,二(3)班的人数是35人,用加法计算36+35。。
这里用得着认识整十数和单个数,云路用亲友们给他送来的粗条挂面,做了两个数的学具:36,三捆十根的六个一根的;35,三捆十根的五个一根的。他让秀秀把36和35摆在面前,然后把两个数加起来。
秀秀拿着雪白的挂面条儿,先加单根的,6根加5根是11根。满10根就是一捆,秀秀数出了10根,用橡皮筋把它们捆起来。这样,成捆的成了7捆,单根的成了1根。
这时候,云路不失时机地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回答这些问题,对秀秀来说,真是小菜一碟。
云路又趁热打铁地提问:“36+35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
秀秀一边列竖式一边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6+5超过了10就够一捆了,把它放在两个三捆的下面,单根的是一根。
云路说:“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36+35=71”秀秀说。
“二(1)和二(3)能合坐一辆车吗?”云路问。
秀秀看看图上的70,又看看自己的71很惋惜地说:“71比70大,这两个班不能同坐一辆车。”
秀秀又做了几个这样的练习题以后,老师让她说一说进位加法的方法,她试探着说:“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大家听了,都松了一口气。
结语:
学用相结合,心灵手又巧。
天生好孩子,智商素质高。
学习有兴趣,勤奋肯动脑。
教学是知音,师生一门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