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脑中突然闪过一些陌生的画面,没有虚实一闪即逝,抓都抓不住。
微微的皱了皱眉,唐健把心思重新移回书上,继续往下看。
曼珠沙华开于每年的阴历七月。
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长叶子,秋天立起开花,冬天叶子又慢慢退去,如此轮回,而花叶永不相见,也意为阴阳两隔,故又称它为“彼岸花”。
彼岸花不仅有着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而且样子也大相径庭。但只有血红色的彼岸花才被称为“曼珠沙华”,可据说此花早在几百年前便已灭绝。
而白色的彼岸花则被称为“曼陀罗华”,也就是如今的“曼陀罗花”。
据传说,千年前,此花只有白色一种颜色,形状也类似现在的曼陀罗花,十分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他们把这种花喻为“神灵的希望”;意为不管一个人犯过什么错,只要一看见此花,便能洗去满身的罪恶,从新做人。
他们不停的种植此花,每到阴历七月,就能见到成片的花朵在河流途经处茂密的盛开,微风吹过,便能激起一片片花瓣漫天飞舞,漫漫延绵至天边,犹如梦幻般,美丽且不可思议。
但是由于人类的一次战争,鲜血染满大地,河水变红,而此花也不幸的被染红染艳。
不知是为死者哀悼,还是为了祭奠亡魂,异象突变。
大片大片的花瓣霎时全部剥落,花茎增长,茎的顶端着生出许多排成伞状的花朵,花瓣倒披针形,花被为红色,向后开展卷曲,边缘呈皱波状,花被管极短;雄蕊和花柱突出,而花型却十分较小。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原本纯白的世界变得犹如地狱般的血腥狰狞。
见到此花的人之后都不幸的死去,人们便称这红色的花为“死亡之花”。
害怕死亡的人们,一把火将其烧尽,使它不得而生,继而的灭绝,却不知此花原本就是他们所喜爱的那纯白如神的花朵。
几百年后,相传有个死而复生的人在冥府看到了此花,它们开于黄泉之路的两边,引领死者的幽魂进入审判与轮回;而他也深深的被它们所吸引。
复生后,他将对这花仅有的记忆描绘并记录了下来,之后他又把这花作为家族的标记,也可以说是家徽,来拓展家族的事业,从而一举致富。
曼珠沙华的花语则是:悲伤的回忆、相互思念、优美纯洁、分离、死亡之美、永远无法相会的悲伤。
“有何感想?”罗永康估算着时间出声询问。
“真的不可思议。”唐健仍惊讶于书中的内容,尤其是传说的最后一段。
“难道我所找到的这个图案真的就是书上所说的家徽?也就是说那个坟墓里埋葬的一切都和传说人物的家族有关?”
“有这个可能,但是,这毕竟只是个传说。”罗永康指了指桌上的书说,“这本书是我从一个喜欢花卉的朋友那借来的,据他说此书是他祖祖辈传下来的,他告诉我书里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根据原画及相关的记载而被人转译成白话文,再整理编排,并把图画和描述相结合,在电脑中复原了原画中的色彩。但并不排除某些内容有添油加醋的可能。”
听完教授的话语,唐健反复思考着这两者间的联系,无意中随口问了句:“既然是家徽,不是应该简单明了吗?为什么这个家徽会如此的复杂?”
罗永康笑着打开电脑,在一个加密文档中点开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图案和书中的有着七八分的相似,但却是用墨水绘制而成,纸张泛黄,残破不缺,就连上面的文字也已快消失殆尽。
“这是我那个朋友找到的唯一与此花有关的原画与相关记载的照片。但由于太过陈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原案早已消失不见。”
“原来如此。”
“你再仔细的看一下上面的文字。”
唐健看了半天,露出一副古怪的表情说:“教授,您肯定这些是文字?歪歪扭扭的,我怎么觉得越看越像是‘鬼画符’?”
——未完待续——
*备注:关于曼珠沙华(彼岸花),文章中部分与其相关的内容出自百度百科。岚殤我结合自己的想象才有了文中如此的描写,尤其是传说,纯属偶个人的虚构,并非真实;而且红色的彼岸花目前仍然是存在的,没有绝种,在云南那块有;这里只是剧情需要,偶才写绝种的,大家不要误会哈。顺便再说一句,首宴的故事是架、空、现、代哦!!嘻嘻!
PS:求【收藏】,求【推荐】,求【书评】或【留言】,谢谢亲们,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