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楔子(2/2)
虽然大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腐朽的工事防御怎敌得过外来的船坚炮利。
大黎皇室卖国求荣,割地赔款,极尽谄媚巴结之能。
在国家存亡之危急时刻,所有爱国志士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大规模起义瞬间席卷全国!
机要如京师重地,偏远至山坳乡村,处处可见革命军的影子。
在国父孙仲凯的带领下,革命军大败黎军与外国军队的联合绞杀,逼得大黎最后一个皇帝宏远帝退位,并成立了华夏国统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即将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让外国人不得不做出让步。
然而,随着孙仲恺因病去世,国统府政权四分五裂。
名义上各大军阀都拥护国统府领导地位,实质上是占地为王,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
其中,以“东北王”方洞廖和国统府总统余宜池的实力最强。
公元1928年,“东北王”方洞廖喜得贵子,取名钧乾。
前来喝满月酒的余宜池听后吃了一惊:“方君乾?跟千古圣君寰宇帝同名!?”
同音不同字,余总统显然误会了。
方洞廖闻言哈哈大笑,他性本阔达豪放,也懒得纠正,索性将错就错,将孩子的名字改为“君乾”。
后来余宜池知道原委后不由打趣:“寰宇帝出现了,不知无双公子投胎转世了没。”
而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