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初道,“殿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在于年龄大小。”
“你不拜师,本王不也教你了吗”宁安说道。
“那不一样,这匠人们说只有师父领进门,才愿意教真本事。”杜如初依旧躬着身。
宁安莞尔一笑,他隐约猜出来了。
想必杜如初与匠人们厮混久了。
这些匠人见宁安教, 杜如初学,便说他这位东海王想必有更大的本事。
只是没有师徒名分,不愿意教给他。
杜如初一寻思,就信了大半,才有他这次的表现。
一念及此,他又想到太医院的院使温圩。
貌似他已经收下了这么一个徒弟。
既然如此,多收一个似乎也无妨。
而且,古代的师徒关系极为严肃,这无疑于杜如初交了投名状,把自己置于他这个东海王麾下了。
于是他道,“看你这么心诚,本王就勉为其难收下了,太医院的温圩是你大师兄,以后见到他要叫师兄,另外,平日里叫本王殿下即可,不必口称师父。”
“谢殿下。”杜如初大喜,差点跳起来。
随即他反应过来,一脸愤懑,“只恨与殿下相识太晚,否则也不能让温圩占了便宜,当上了大师兄。”
他又问宁安温圩是怎么拜师的。
宁安也没有瞒着,便把医治疟疾时候的事说了,又让杜如初不要向外透露温圩与他的关系。
二人又闲聊了一阵,出了工坊。
杜如初拜师之后,自觉与宁安更为亲密,不断央求宁安传授他一些真才实学。
宁安也小露一手,路上同他讲了一些最为基础物理化学概念,也就相当于现今的小学生科普。
譬如天上的雨雪是如何形成的。
又举了装冰水的被子外面会凝聚水珠佐证。
杜如初震惊地伸长舌头,半晌缩不回去。
长安城的富贵人家常在冬季在地窖储存冰块,夏季拿出来解暑。
他的确见过这一现象,但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
宁安这么一讲,无异于给他看见了一个新天地。
他向来不喜欢四书五经,但东海王向他展示的神秘世界,却让他不断深深陷入其中。
直到宁安到了他住的院子,见到了鲁休,他才终于回过神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