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仅是在念诗, 更是在表达对牺牲将士的哀思以及对金人的痛恨。
激昂的诗词传入百姓耳中,百姓也跟着念起来。
众人的声音汇集起来,由小溪转为洪流,为军葬平添了壮烈的色彩。
出了北门,队伍向东行了十里,来到修建已毕的忠烈碑前。
在这里一座高高的大理石方碑矗立。
石碑上撰写着一个又一个名字。
“下葬!”
与将领们抬着鲜血敬献碑前。
转过身,宁安高喝一声。
此番,不是所有牺牲的将士都葬在这里。
有名有姓,有亲人的将士俱都葬在了祖林。
这里的,是没有亲人的将士。
百姓和将士们目睹阵亡的将士下葬,个个神色动容。
大宁一向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
这不是百姓懦弱,而是百姓寒了心。
十六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不仅仅是一句诗,而是象征着王朝末年,军制的崩坏。
这位八十还能活着回来的老兵尚算幸运,更多士兵如野狗一样死去,什么都没有留下。
父母妻子望穿岁月,等白了头发,也等不回他们。
如此情势下,谁又愿意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
然而,东海王让他们感到了一种叫尊严的东西。
他们不怕牺牲,更多的是害怕被遗忘。
雨还在下,宁安的头发和盔甲上浮着细小的水珠。
待军葬结束,他面向藩军将士,面对百姓,高声道,“战争胜利了,但战争还远没有结束。”
“我们敌人任旧虎视眈眈,唯有将其消灭,方能安享太平,这座忠烈碑上才会不再出现新的名字。”
“这一天本王相信会来,也一定会到来。”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无需再担惊受怕,可以安心农耕,享受富足与安乐。”
“……”
宁安一番话,藩军将士和百姓俱都露出了期望的神色。
悲伤的心情下,内心涌动着一股热血。
这一刻,只觉跟着眼前的东海王,再多的艰难困苦也不怕,因为终有一天会阴云散去,再见阳光。
对他们来说,其他大宁官员这么说,那就只是说说。
而东海王这么说,那就一定这样。
来到晋州之后,这位藩王从未食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