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则抽了抽气,用崭新的目光看着荀攸。
直感荀攸的想法不错。
可不是——对付区区十常侍而已,哪需动用甚么另建皇宫
太夸张了!
而且,大家似乎忘了某个事实,那就是:这次殿下只随便说一说心里想法,可没让大家一次就接受、执行!
倒是大家经历得太少:以为殿下说甚么,便是甚么,完全没去谏言。
这不,曹操就说:“善!听先生的计策,令我茅塞顿开!”
的确:比起殿下计划建甚么南皮县皇宫——其实大可不必!
只要把洛阳那些浊气清理干净,殿下不就可以再回洛阳皇宫了吗
还呆在南皮县建甚么新宫
当然,若是殿下非要留在南皮县,也没甚么关系:一国之君,总有出宫游行、出城北巡的时候,大不了殿下在南皮和洛阳之间,修路或修一条河道,方便来往,不就行了
越想越觉可行,众人不等刘辩开口,已在思考大将军何进和何皇后的态度了:之前若说刘辩要在南皮县建皇宫,以后就以南皮县为国都,大将军和何皇后大概率不会同意——自然地,这也要看殿下的决心,以及殿下能不能说服大将军和何皇后,还有众人。
如今,倒是简单了:殿下之所以留在南皮县,只是想在外登基罢了。
待到登基大典结束,殿下自会回宫——
从此,洛阳皇宫再也没有甚么十常侍危害朝廷和各州百姓们,大臣们也会尽心尽力,竭力地辅佐新帝,开创一个大汉盛世……完美!
于是乎,众人来劲了,皆向刘辩拱手,包括曹操,请求道:“殿下,关于你提到的出资建皇宫,我们一致认为很不妥,还请殿下你三思!!”
刘辩:“……”
刘辩撇了撇嘴,便宣布道:“你们的建议本王收到了……好罢!就如荀先生所说,我会书信给大舅舅和母后,就说我要在南皮县举行登基大典——”
众人:“……”
风水轮流转,这下轮到众人瞠目结舌了。
刘辩斜视一干人等,眼里满是调侃:在座的,该不会认定我非要一意孤行
可是,我也的确觉得荀攸的计策更好啊——尽管一开始,刘辩的确不想回洛阳,不想参与朝廷之争和卷入后宫心计!
惜叹事与愿违。
不过,他亦不会一味地躲避。
他沉声道:“到时,我请大舅舅留意那群十常侍们,若有不从者,可定罪解决。
倘若对方敢来,还得请大舅舅在途中动手!”
吧啦吧啦,他照葫芦画瓢,祭出杀招计策一二三,还很直白地表示他真不待见十常侍们。
尤其是十常侍的亲戚们给他造成不小的麻烦。
大家目不转睛地望着刘辩,聆听刘辩不加掩饰地「报复」后,齐齐地咧了咧嘴,齐声道:“殿下英明!”
刘辩没好气道:“诸位谬赞了!夜已深了,本王还要写书给大舅舅和母后,尔等若无紧要之事,且先退下罢!早点休息,明日我们起程回南皮县!”
“喏!”
这次,众人无事可奏,终是满意告退了。
刘辩则揉了揉额,认认真真地写两封信,一封给大舅舅何进大将军,只说想在南皮县登基,希望大舅舅能同意配合;另一封则写给母后,先向母后诉苦,有好几次被十常侍的亲戚们迫害,请母后千万不要再信任十常侍们,后才提及自己会在南皮县登基,并恳请母后在洛阳照顾父皇即可。
老实说,何皇后要来南皮县,效果会更好。
可惜汉帝,他的便宜父皇,更需要人照看。
再有董太后和他那同父异母的弟弟……
眸光微沉,他且按捺顾虑,召见徐庶,先把这两封信寄出去。
次日,刘辩一行人整装出发。
并且费大半天的时光,刘辩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久违的南皮县了。
且还受到南皮县百姓们的热烈拥戴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